喜报 | 我系学生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省终审决赛中获一等奖

发布日期:2021-07-20浏览量:
分享到:
 

\
       2021年7月17-18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1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大挑”)终审决赛在深圳大学(粤海校区)圆满落幕。
       在该次“挑战杯”终审决赛中,在郑秋晨老师、刘巍老师和徐国莉老师的指导下,由我系杨一秀同学组织带领研讨的“广东民间童谣的语言特征——以闽粤客方言为例”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喜获一等奖
\获奖团队名单截图
\获奖团队项目简介
       自2020年4月,广东民间童谣研究团队正式成立,从最初的确立研究对象、考察范围,到2021年7月的项目成果展示以及最后荣获决赛一等奖,历时15个月。期间离不开学校和院系的支持,以及团队成员的努力与老师的不懈指导。
       前期,项目成立后,郑秋晨老师带领整个团队做调研,指导团队成员做好各项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团队成员利用寒暑假到各个方言调查点进行田野调查。虽然调研期间受到了2次的疫情影响,但郑老师和组员们仍坚持利用网络媒体,采用线上视频会议、语音等方式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及时有效地对组员的疑问进行解答,讨论项目的进程安排。
\组员潘芷茵(右)在肇庆实地调研
\组员杨一秀(右)向程露副教授征询项目意见
\平时往来网络沟通记录部分截图
       另外,在做项目过程中,为了丰富项目的研究成果,寻求多方专家意见,郑秋晨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分别参加“城市化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传承”论坛和第14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指导学生撰写的论文《粤语童谣的语言特色》《客家童谣的音乐特色》均在会议论文集当中发表。而在第14届客方言研讨会上,研究论文《客家童谣的音乐特色》更受到我国语言学界庄初升教授的指点与好评。
\郑秋晨老师(中)和骆文雅(左一)、杨一秀(右一)参加客方言学术研讨会
       为使项目研究成果更加形象可视化,团队成员们亲自录制了有趣的童谣视频,制作成“粤闽客童谣音像资料库”,同时也是助力方言童谣的保护。另外,团队还将三类童谣按押韵方面进行分类排版,搭配生动有趣的插画,绘制了富有特色的童谣集绘本。
\团队成员(从左到右依次为:骆文雅、杨睿、杨一秀、杜佳妤)
\录制童谣中
\童谣集绘本
       5月26日,团队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校内预答辩,根据评委老师的点评意见,对项目进行修改调整,对答辩内容进行多次拟答,做到胸有成竹。
undefined\学校预答辩会现场
       6月20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团队响应省教育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指示精神,在疫情防控期间筹备面向全校隔离学生的线上美育课程“寻找遗失的童趣——广东童谣”,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课题成果。课程视频上线第一天就获得了1600余次的播放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广东童谣线上美育课程
       7月16日,在正式答辩前夕,指导老师和答辩成员再次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线上模拟答辩,帮助组员熟悉线上答辩流程,检查设备问题,克服答辩心理紧张问题。在7月17日的正式答辩中应对自如,最终从717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省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线上模拟答辩
       希望我系青年大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拥有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和不畏艰难的韧劲,带着“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进取、迎接挑战”的精神风貌。与青春携手,与祖国奋进,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文/骆文雅、杨一秀
图/广东童谣项目成员
初审/郑秋晨
终审/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