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组织师生参加小学语文名家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暨第十六届儿童文学文化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24-05-13浏览量:次
2024年5月9日-5月11日,由“名思教研”组织的小学语文“践行新课程标准、追寻高质量课堂、实现高品质育人”名家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暨第十六届儿童文学文化交流活动在我校东莞校区体育馆顺利举办,我系师生共78人次参加该活动。
图1 活动海报
本次活动由名思教研主办,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为承办单位,邀请了著名散文作家、诗人陈慧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吴欣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罗才军、赵志祥、何夏寿、张学伟、肖绍国、陈金龙,语文名师何捷、丁卫、刘伟华、赵亮、张玉栋、彭诗昭、邓淑华等国内17位名师现场授课。在中文系杨帮琰副书记的牵线下,学校国际学院为中文系语文教育热爱者获得旁听会议的机会。中文系的同学们踊跃到场听课,即亲眼见到了全国各地的特级教师们;也亲耳聆听到他们现在发出的独到语文教育的教学主张;同学们扎实开展新课标理想课堂追寻语文名师,以统编教材为研讨内容,展现了对高品质育人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追求,通过“好课呈现+深度研课+最新报告+成果观摩”的形式,为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准语文教师们定位了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向和创新策略,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素养、创设教师成长新范式中获益良多。
图2 中文系师生与全体学员合影
活动期间,我系师生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聆听各项活动内容,及时整理活动笔记。同学们边听边做笔记,以组为单位录下现场授课视频,将视频分享给未能入场听课的同学。在名师授课过程中,大家全神贯注,用心捕捉每一个知识点,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细节;休息间隙,同学们常常自发聚在一起,讨论刚才的课程内容,分享各自的见解和心得,彼此启发,共同进步。
图3 名家名师课堂教学观摩课精彩瞬间
在我系“语文教学法”系列课程中,王崧舟老师的书籍与课例有着极高的出现率,同学们也在潜移默化下成为了王崧舟老师的忠实粉丝。王崧舟老师的讲座结束后,体育馆内瞬间秒变成了大型追星会现场,同学们争先恐后与王崧舟老师合影,我校师生也有幸获得王崧舟老师的亲笔签名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暖心寄语。
图4 王崧舟教授寄语我系师生并合影留念
著名作家陈慧瑛老师以《谈谈“梅花魂”创作及我的写作体会》为题进行作家分享会。分享会结束后,我系学生还获得与陈慧瑛老师的合照机会和学习寄语。
图5 著名作家陈慧瑛老师寄语我系师生并合影留念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名家之长以厚己。”我系学生将始终保持虚心请教、严谨治学的态度,学习并借鉴名师们的经验、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在学习中领会名师风采,在反思中借鉴名师理念。不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不断增强语文核心素质的培育,不断强化语文教学能力的发展,争做一名爱学习、善反思、敢创新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教师!
图6 我系“语文教学法”课程刘巍老师(下图居中)与部分听课学生合影
虽然会议结束了,但同学们的收获良多,感慨颇深——
本周有幸作为旁听人员,参加在校体育馆举办的第十六届儿童文学文化交流活动。会上各位老师的精彩课例与最新的教学思想分享,让我收获良多。我更是有幸现场听到王崧舟老师的课。各位老师的课堂,跟语文教学法课程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相呼应。在课堂上学知识,今天在这里看见名师们的实操,让我对语文教学法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让我知道了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与努力方向。希望这种活动以后能够多多地在咱们学校举行,让大家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实际课堂的感受。(2021级汉语言文学C班 陈培锶)
这周四至周六,我观看了几场名师课堂,收获颇多。在讲台上大放异彩的名师们,他们的教学语言、教态、对学生的评价语……都是未来想当老师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的!以前都只能在网上观看他们的教学视频,这次来到线下观看,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名师对课堂的掌控力,还有教学环节推进的巧妙性。这些名师们,都是我心中的偶像,我要向他们学习!(2021级汉语言文学C班 曾诗诗)
上周有幸观摩了几位名师的课堂,聆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语文要素与大概念》的报告,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语文”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几位名师用他们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展现他们的风采,他们的身上散发着语文学科的魅力,让我切实地体会到“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这句话,更让我在心底也埋下了一颗教育的种子。我希望自己能够如愿走上教师之路,能一直向这些优秀的名师们学习,不断丰富、提升自己。(2021级汉语言文学C班 陈泽薇)
能够有机会参加此次名师课堂教研活动,我深感荣幸。平时只能出现在手机屏幕里的人居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兴奋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追星”呢!在活动中亲眼目睹了名师们的教学风采,远比在视频中的感染力强,现场也更加震撼。佩服名师们超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带给我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2021级汉语言文学D班 赖晓婷)
为期三天的名师教研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一名现场观摩的学生,我深感荣幸之至。以前只能通过网络观看名师们的教学视频,万万不敢想自己有一天可以坐在台下,近距离地观摩老师们的现场教学。经过这三天的观摩学习,我受益匪浅,除了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收获外,也加深了我对“教书育人”的思考。在赵志祥老师执教的《两茎灯草》课例中,通过对《儒林外史》原文的追溯,以严监生花钱为中心,用原文的五个事例论证严监生并非吝啬鬼,对于吝啬鬼的这个评价只不过是断章取义。从而启发学生要全面看待问题,切勿以一概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文教师的“教”不应该只是一味的灌输式教育,追求“分数论”,而应该引导学生跳脱刻板的固化思维,去探索事物的无限可能,从而避免偏见的陷阱,这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2021级汉语言文学E班 唐梓宜)
上周有幸作为旁听人员,在为期三天的小学语文“践行新课程标准、追寻高质量课堂、实现高品质育人”名家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进行观摩学习,我的总体感觉是课堂非常精彩,各位前辈的逻辑思辨能力很强,教学过程也层层递进、逐步升华,让我收获良多。
九号上午的赵志祥老师,讲授的是五年级课例两节:《两茎灯草》。在讲述课文时他多次问学生严监生是不是一个吝啬鬼?教科书中的标准答案说严监生是吝啬鬼,但是他真的是一个吝啬鬼吗?他提到:“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要被他人或偏见所左右。他认为,人文学科不必证明,因为不能证明,我们要做的是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关注整本书,阅读整本书,再去分析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慧瑛先生《谈谈“梅花魂”创作及我的写作体会》,她提到:《梅花魂》全文以梅花为主线,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入手,引出对一生热爱梅花的外祖父的深深思念。她从五件童年往事,一步步推出《梅花魂》的故事,更是从三次落泪,层层递进体现外祖父的乡思、乡愁、乡念。从梅花魂,引申出三重内涵——梅花精神、志士精神、民族精神。
在听完她的分享后,我了解到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而多读书、多借鉴,勤学苦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
最后,在读者见面签名会上,虽然没能买到陈慧瑛先生的《梅花魂》,但是我非常荣幸地得到了陈慧瑛先生的寄语与签名,更是与她同框合照,留下了珍贵的回忆。最后,非常荣幸能够现场听到王崧舟老师的《最中国•月是故乡明》。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让我感悟良多,刘巍老师前期让我整理的教学实录,在这一刻与台上王崧舟老师的现场演绎实现了闭环,而这也跟语文教学法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相呼应,进一步提高了我对语文教学的了解与掌握。
希望以后也能多参加这种类型的观摩活动,在思辨的碰撞中提高自己!(2021级汉语言文学E班 邵雅琳)
参与本次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研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名师们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情感表达。
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见证了名师们的教学风采,让我明白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维训练。(2021级汉语言文学F班 钟海婷)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小学语文名师课堂的活动。老师们都展现出了独特的教学技巧和深厚的语文素养,让我叹为观止。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上的互动热烈而生动,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汲取知识,感受语文的魅力。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教学,更是对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启迪。它需要教师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去引导他们成长。(2021级汉语言文学F班 钟丽芬)
文 | 叶琳
图 | 中文系听课师生
初审 | 刘巍
复审 | 令倩倩
终审 | 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