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曲线救国——从临聘教师到“上岸”,往届毕业生这样说

发布日期:2020-08-05浏览量:
分享到:

分享嘉宾:李远彬、黄小薇
策划: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 杨帮琰
编撰时间:2020年7月31日至8月5日
 
       【编者按】针对我系较多学生有当教师的意向,并基本以考上公办教师编制为“上岸”目标,但编制岗位数有限、竞争激烈。近几年,“教师热”的其中重要原因是教师的薪酬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已经接近或达到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且越来越多省内各地级市落实“同工同酬”,即使是临聘教师或合同制教师在待遇和发展机遇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我系2018、2019届毕业生毕业当年9月份前的就业情况为例,当老师的毕业生中,约13%上岸,约45%暂时选择了先做一名“临聘教师”(其余部分为选择了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在临聘过程中累积教学经验(而非坚持“零经验”去考编),争取上岸。
       以下特邀我系2018、2019届两位毕业生谈一下自己的经历、感触(未作任何文字、标点符号修改的原稿),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及时、准确地把握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的机遇。
  
       案例一:
       李远彬,中文系2018届毕业生,毕业后在东莞市石排镇石岗小学当小学语文临聘教师,2020年7月上岸入编(广州市荔湾区增滘小学,公办编制教师)。
 
       1. 为什么选择当临聘教师(而不是宁死不屈、一直考编)?什么时候该应聘临聘教师?
        这个问题,我觉得要看个人的能力、内心的定力和自我的追求。如果我本来就是学霸、考神等,我会抱着“除了编制一律不去”的劲儿,像考研那样专门去考编,但其实我是那种不太容易坐得住的人,不想“坐以待毙”,所以如果有临聘教师的招聘公告出来了,而且各方面还行的话,我会选择先去考临聘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再考编制。
        什么时候该应聘,其实没有该不该的,我个人看法就是,有就去尝试,如果多选择的话,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去抉择要报考哪一所学校,如关注个人发展空间、福利待遇、地理位置、医疗交通等。临聘教师的公告一般会在每个学期末左右放出,可以留意当地的教育信息网或自己的朋友圈渠道。
 
        2.临聘教师期间,你是怎样做(累积)的?得到了哪些成长对你后面考编觉得(最)有帮助?
        虽然当着临聘教师,每天穿梭在嘻嘻哈哈的校园中,但是自己心中要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上岸。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多学习别人是怎么上课的,一定要做好听课笔记,做好教学反思(自己的反思并非形式的长篇大论,睡前的头脑风暴也是反思),毕竟我们不是师范生,很多东西都是“半桶水”,但学科专业水平我们还是要有点自信的。
        我们要学会模仿,敢于模仿,善于模仿,如教学环节设计、语言组织、表情管理等,当自己模仿到一定程度,就会找到感觉,脱离别人的影子,把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入其中。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学习呢?
        一、听别人的课。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种听课,如科组教研活动、外出听课、线上线下各种培训等;还可以自己专门备一本不用上交学校的听课本,自己上网找名师课堂,抽空去看,做好记录,看不在多,在于精。
        二、被别人听课。一般来讲,学校会给新教师配一个“师傅”,多接纳批评,听取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师傅”,自己也要找机会主动邀请同一个科组的老师去听自己的课,这样才能知己知彼。
        三、积极参与教学竞赛或承担公开课、送课等任务。这些课堂并非常规课,所以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花费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各位老师多次磨课也是家常便饭,在这一切的过程中,就是学习。
        其他工作中,我们要不怕吃亏。还记得刚上大学时,杨导和我们说过“吃亏是福”,初步踏入社会,真的不要计较太多,也不要受闲言闲语影响,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当然,也要有自己的办事底线。
        3.临聘教师备考编制考试,有什么心得、感触、教训(遗憾)?
        备考。说实话,我真的没有一股脑地复习,毕竟工作很忙,精力有限。但是还是要抽时间做一下题目,看一下常考的知识点。笔试要认真对待,一定要自信地把卷子写完。至于面试,备考的话,可以提前看一下整个学段的语文书,熟悉所有教材,这样写教案时也不至于太过迷茫和彷徨。
        4.其它你觉得按你的经历,对考编可能有启发的东西。
        不管笔试还是面试,要充满热情和自信。
  
       案例二:
        黄小薇,中文系2019届毕业生,毕业后在东莞市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当小学语文临聘教师,2019年12月上岸(东莞市石碣镇袁崇焕中学,公办编制教师),2020年7月正式入编。
 
        【为何选择临聘教师?】
        对本人而言,未毕业前已经考虑好了,如未能成功上岸,就从临聘教师当起,一边工作一边考编,因为我就是想当老师!所以说,何时选择临聘,该不该选择考临聘还是一心一意复习直到成功考取编制,这是问题都不是问题,应该是问自己是否坚决选择教师行业。如若是,个人建议在未上岸前当临聘教师还是优大于劣的,首先自己带班和实习完全不一样,对于教学和学生都会有更清楚的认识(清楚认识后想改行还来得及~也更简单~)。另外,正因为这个全面的认知,试讲会更有底气、把握,也完全不需要担心面试的结构化问答,一切都是你的真实体验,只需要把感受说出来就行了。要记住,面试时很重要的一点,考官是看你有没有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潜能,所以说,你的工作经验给你带来的自然、大方和自信,在这时都会成为你的利刃!
        而大多数人都会担忧的一点是,工作后太累太忙没时间复习所以在考临聘和安心复习之间犹疑不决。大四一年的安心复习还不够吗?所以为什么还没考上?为什么有的人工作后一样能考上呢?实话说,是大家都想轻松上岸所以把责任推给没时间。而如果没想清楚要不要当老师的,当了临聘教师后你也会有答案了。
        【临聘教师的好处】
        一年的临聘教师经验,给我最大帮助就是“不要脸”,每月一次的汇报课以及公开课让我不惧站在人前,虽然当时真的很抓狂,要准备很多东西和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备课磨课,但是当你经历了这些再去考试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试讲也没什么大不了!从临聘教师再去考编,除了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其实也没其他特别困难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未知给了自己太多莫须有的压力,导致选择偏差。
        而且你很有可能在考试试讲时抽到到了自己曾经上过的或者去听课的时候,别的老师讲过的课文,比如我就是了~~~
        最后,结合我个人和别的师兄姐的经历,可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就是,一定要想清楚是否坚决选择教师这个行业?还要根据个人情况分析,你是选择哪个地区亦或是考上哪里就是哪里,这个问题必须要想清楚,直接影响了你将如何备考。
        一个小提示,有空多刷刷学习强国有关教育方面的内容,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不管是考题还是作文的素材都很有用。当初我的笔试作文就是从他说的“教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展开论述的,感谢学习强国(机智的眼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