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晚会 | 以美育人,和美中文

发布日期:2019-12-10浏览量:
分享到: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我校于12月10日晚上,在东莞校区体育馆举行了2019年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推进大学美育教育工作文艺晚会。本次晚会主题是“传承岭南经典,歌颂时代新风”,与我系相关的节目有《花开广州城》《一念清静》《粤韵新秀》和《帝女花·香夭》。我系节目表演精彩纷呈,获得观众的喜爱与老师的肯定。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精彩节目的背后故事吧!
       
话剧诗朗诵《花开广州城》,朗诵诗部分来自我系17级金馨、袁蓥灵和何俊儒三位同学,她们根据清代屈大均《木棉花歌》及黄绮云《羊城竹枝词》进行的演绎扩写。

\
图1《花开广州城》演员风采
 
       记者:请问您在作词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呢?是如何解决的?
       金馨:作词的困难是要考虑押韵和思想内涵。押韵问题可以参考一些诗词佳作,反复推敲磨炼;思想内涵要琢磨原本诗作的情感,并要产生共鸣。

\
图2 记者采访17级金馨师姐(右)
 
       记者:请问您如何理解《木棉花歌》的?
       金馨:我对这首诗的木棉花有钦佩的感情。木棉花有着热情与昂扬,做人也一样,要有一争风华的骨气。
       记者:  请问您怎么理解《羊城竹枝词》的呢?
       何俊儒:这首诗讲述羊城四季开满鲜花,风光明媚,诗也彰显了羊城的另一称呼——花城。
       我系17级吴雪莹为《一念清静》的作词者,她对明代陈白沙《偶得示诸生》其二进行了扩写。

\
图3《一念清静》合唱表演
 
       记者:  请问您为何选择对该诗作进行扩写?
       吴雪莹:因为作者陈白沙与我都是江门人,我儿时经过陈白沙祠堂,算是久仰大名了。选择该作品,可以完善我对他的认知,让我对故乡有更深的自豪感。
       粤韵风华,岭南风采。莫念念为我校粤剧研习班中的一员,她是本次《帝女花 香夭》的主唱,我们来听听她对粤剧的理解。

\
图4《帝女花 香夭》高光时刻(左为陈苑文同学,右为莫念念同学)

\
图5 记者采访莫念念师姐
 
       记者:  您是怎么理解《帝女花·香夭》的呢?
       莫念念:长平公主和周世显是一对深爱对方又肩负着国恨的痴侣。在花烛之夜他们甘愿双双赴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也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记者:  请问如何将粤曲文化传承下去?
       莫念念: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给年轻一辈的人创造接触粤剧的机会。粤剧文化是美的,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但是如果有一个机会给他们去走近粤剧去感受它,我相信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爱上它。我个人也非常感谢我们的学校,给我们成立了这个粤剧研习班,让我可以在亲身体验中得到一些文化上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满满。将来,我也愿意为粤剧文化的传承尽我绵薄之力。
       记者:  请问你们为这个节目准备了多长时间,排练时间如何安排?
       莫念念:准备了半年左右。每周三下午我们都会集训,平时同学们也会自发约出来练习。
       记者:  请问排练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莫念念:印象深刻的事情很多,六七月份最热的时候,我们穿着戏服,里面的衣服几乎湿透了,这一幕我觉得很感动。梁永健老师一招一式地教我们动作,这个我也记忆犹新。令倩倩老师给我们的陪伴和鼓励,陶雅娟老师在没有课的日子特地赶来学校教我们发声练习,蒋晓晨老师认真地帮我们记录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还有每一位同学的坚持和反复练习……这些我都觉得印象很深刻。因为我是亲历者,每一幕我都看在眼里,这其中的感动实在是太多太多。
       听了以上的回答,相信我们更了解我们岭南文化。愿我们都有发现美的眼睛,接受美的教育,将文化之美分享给更多人。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姚艳华
图/梁钰源
初审/薛玉如秦雯雯
复审/余焱松
终审/杨帮琰、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