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记录家乡情怀

中文系顺利举行2020年寒假田野调查动员暨文化专家见面会

发布日期:2019-12-27浏览量:
分享到:


2019年12月25日,中文系召开了2020年寒假田野调查动员暨文化专家见面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研究员詹双晖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揭英丽受邀出席,我系李铭建副主任、程露副主任、杨帮琰副书记,文化教研室教师,2019级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职工,以及2019级全体学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

图1 李铭建副主任致辞
 

本次田野调查动员暨文化专家见面会由我系与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华学院站共同举办。李铭建副主任介绍了寒假社会调查的意义,他指出,“同学们应亲身体验和感受活动的意义,以大学生的眼光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审视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物,留住乡愁,记录家乡的情怀和情结。”杨帮琰副书记宣布了第九届郁文杯“广东之‘名’”征文大赛获奖名单,介绍了我系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情况,并强调了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邵言言老师介绍了《广东物华录》的投稿要求,以及写作的注意事项。中文系花农社会实践队学生代表、2017级张结莹介绍了全国百篇优秀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经验。

\

图2 花农社会实践队张结莹介绍全国百篇优秀社会实践报告写作经验

\
图3 受邀专家分享文化调研的经验(从左到右依次为:李铭建、詹双晖、揭英丽)
 

随后,李铭建副主任主持了文化专家高峰论坛,受邀专家介绍了文化调研的经验与体会。詹双晖研究员指出:创新的基础在于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学习书本知识是必修课,但是行万里路的田野调查与书本知识具有同等价值,司马迁正是由于在青年时期曾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史记》;通过学习知识能够提高能力,但是体现能力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借鉴文献和研究成果,还要进行实践调查;《广东物华录》适合低年级大学生调查写作和踊跃投稿,建议同学们发掘家乡独特的文化项目或者美食,从家乡的农耕文明向现代化转型的个案看祖国的变迁。詹双晖研究员还谈到了自己的乡愁,通过回忆如何买第一本书,如何从一个农村小孩成长为高级知识分子,介绍了曾经文化的贫乏,对于知识的渴望。

揭英丽助理研究员指出,自己由于不满足只是在书斋中接触静态的经典文本,从而在硕士阶段选择了人类学方向,也推荐了现在热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鼓励同学们进入活泼的田野中去。她认为:田野调查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女同学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同样艰苦,但是女性在亲和力、好奇心、共情能力和关注细节等方面具有优势。女同学应更加注重安全,外出调研前应告知家人;尽量结伴调研;找一个当地的亲戚或朋友当向导;注意交通安全等。

\

\

图4、5  参会学生踊跃提问

参会学生积极提问,受邀专家耐心为大家答疑解惑,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撰稿/余焱松
图片/杨帮琰、黄锋萍

审核/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