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成功举行“迎接2019年新年戏剧展演”

发布日期:2018-12-30浏览量:
分享到:

       为了促进“20世纪经典文学作品导读”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投入到经典文学作品中,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我校中文系王鹤松博士以课程为依托,首次组织开展了 “中文系迎接2019年新年戏剧展演”。展演于2018年12月28日下午14:15开始在东莞校区讲学厅定静楼1-F203举行,由我系2016级陈瑾萱、阮科龙担任主持人,中文系王鹤松博士、王宝琴教授、齐留柱老师、曾富城老师、2016级辅导员阮婕老师、2016级专插本辅导员王宇杰老师等6位评委和全体2016级中文系全体学生出席。

\图1 (从左至右)曾富城、阮婕、王宝琴、齐留柱、王宇杰、王鹤松六位老师担任评委。

\图2  王鹤松老师作比赛致词

 
       首先,王鹤松老师为展演作开场致辞。他表示,本次表演大赛是同学们从台下走到台上展示风采的机会,是同学们接近了解经典作品的重要途径。

\图3  主持人阮科龙、陈瑾萱同学
        本次展演由本学期主修“20世纪经典文学作品导读”课程的2016级同学担纲,共有十个表演小组带来精心准备的节目。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以戏剧表演的形式生动地诠释自己对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
       虽然讲学厅的条件不及专业戏剧舞台,学生的表演有所限制,但他们都竭尽全力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没有自动灯光,学生使用开关灯的方式来营造氛围;为使得表演更加逼真生动,学生还亲手制作道具来配合演出。
       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2016级D班的表演作品《伤逝如梦》。此剧可谓制作精良,学生运用的手段非常丰富,使用了较多自制的道具和服装来还原作品当时的情景,如作品中的背景“墙”、“树”,人扮的“小鸡”等,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赛后王鹤松老师赞叹道:“这是我在本次展演中印象最深刻的作品。首先,这场话剧道具准备充分;其次,其配乐、朗诵、美术背景等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图4 《伤逝如梦》作品展演
        2016级A班学生表演的作品《等待戈多》也令人印象深刻。该剧虽然道具简单,但是演员富有张力、流畅自然的表演成功把观众带入了剧中的内核——等待希望,使观众感受到二战期间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空虚绝望、寂寞无聊的精神状态,赢得了场上的热烈掌声。

\图5 《等待戈多》作品展演
        凌正雯、梁鸿基、袁一陆、陈楷四位同学还在戏剧表演间隙演唱了精心准备的歌曲。无论是独唱还是对唱,深情动听的声音都让师生们陶醉其中。

\图6  袁一陆同学独唱表演《在水一方》
 
\图7  陈楷同学的独唱表演《失落沙洲》

\图8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观看演出
        在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戏剧表演完满地落下帷幕。在十组表演者表演完毕后,阮婕老师进行了点评,她赞扬2016级的同学能歌善演,并站在观众的视角建议表演者加强细节的打磨:道具服装准备得越充分周全,观众的代入感会变得更强。王宇杰老师也给出了中肯的评价,他认为,虽然部分同学舞台表演经验不足,台词功力有所欠缺,但是大家都很刻苦努力,表演也是十分生动传神。

\图9  阮婕老师点评戏剧作品
        作为该课程的任课老师王鹤松博士为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发言。他说道:“这是一次由课堂内引申至课堂外的展演,我感到很欣慰,这场戏剧展演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才华。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同学们通过找剧本、定角色、讨论剧本等一系列交流实践可以从中收获友谊。不论表演好坏、名次高低,这都是一份值得2016级同学们珍惜的回忆。”最后,王老师感谢2016级同学17周的陪伴与共同学习,他表示,他在同学们年轻的脸上看到了曾经的青春,并向在场各位表达了美好的祝愿:2018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大家一起来迎接2019新的一年。

\图10  六位评委老师与部分同学的大合照
        赛后,我们对王鹤松老师进行了采访。关于举办这场比赛的初衷,王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场戏剧表演使同学们更好地投入到经典作品中去,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他表示,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给彼此留下难忘的经历,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文婷、李志琛
图/陈思怡
改/甘万怡
审校/李洁玲、王鹤松、杨帮琰

 

附:中文系迎接2019年新年戏剧展演获奖名单
一等奖
16级D班《伤逝如梦》
16A班《等待戈多》
二等奖
16级B班《雷阵雨》
16级E班《雷雨》、《暗恋桃花源》
三等奖
16级C班《三块钱国币》
16级A班《孔乙己》
16级D班《送别长亭外》
16级B班《三块钱国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