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做好文化“中间人”

发布日期:2019-03-27浏览量: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我校2019年春季学期二级党组织书记、院长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2019年3月25日下午,我系宋俊华主任于定静楼2-D401为我系2017级C班学生和教工、学生党支部的师生党员开讲2019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宋主任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从是什么、有什么和怎么做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图 宋俊华主任开讲“思政第一课”
       什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课上,宋俊华主任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国家战略。而2月份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则给我们规划了一个中心、一个愿景、七个重点和四项措施的宏伟蓝图,也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涵。同时,宋主任还认为,大湾区的建设可视作是继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重大战略部署,也是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如何把握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引发了师生的共同思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既是目标,又是重要举措,更是我们的机遇与挑战。”宋主任认为,规划纲要的核心在“协同”,而协同的基础在“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的文化认同。并指出,通过共享教育、学科建设、地方文化人才培养、就业四个方面,可推动科技文化之间的交流,弘扬地方特色文化魅力,彰显人文湾区的精神。
       因此,我系同学应要立足当下,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从社会实践中感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并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树立国际化视角,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实现真正的民心相通的“协同”。
       如何应对:及时调整船头,做好文化“中间人”
       在悉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之后,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新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宋主任指出,我系将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继续坚持“固本强基,应用创新”的发展理念和“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向,同时,中文系学子要对标规划纲要和我系的发展理念、培养方向,将自身发展与专业特色进行结合,积极参与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新领域,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高度认同。
       宋主任强调:“新华中文人要在专业学习上精益求精,担当起文化‘中间人’的巨大责任。”以文化传承带动经济发展,也是当代青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方向。
       最后,系党总支杨帮琰副书记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我们每一个人正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浪潮中心,切勿错过这一历史大机遇,要有信心去拥抱新的挑战,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希望中文系的学生能够找准定位,敢于追梦,放眼未来。

中国语言文学系党总支、学生党支部 供稿
文/陈楷
图/杨帮琰
审校/李丹、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