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粤剧的前世今生,播撒美的种子

发布日期:2019-04-26浏览量:
分享到: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让粤剧走进校园,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粤剧,学会欣赏粤剧的美,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2019年4月24日下午由我校主办、学科科技管理处及中国语言文学系承办的粤剧讲座“传统与潮流,粤剧的前世今生”于定静楼1-F403顺利开讲,我校特邀岭南文化学者、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作家、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副秘书长钟哲平老师和广东粤剧院优秀演员、演艺培训拓展中心资深专业导师梁永健老师担任主讲。学校副校长李中生、中文系系主任宋俊华、系副主任李铭建、系副主任林玮、系副主任程露、系党总支副书记杨帮琰等嘉宾到场观看。

\
图1 李中生副校长在动员大会上讲话
 
       讲座开始之前,由杨帮琰副书记主持召开我校开办“粤剧研习班”的动员大会。动员会上,李中生副校长首先表示学校对于粤剧以及其他曲艺等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美育工作的重视,并提到广东粤剧调研或其他曲艺调研将作为今年中文2018级全体同学们的暑假社会实践周主题。其次他谈到,近期将开办中大新华学生“粤剧研习班”,学员主要从2018级中文系的学生们中遴选,并将接受专业的戏曲理论老师及粤剧专家的指导与培训。为何我校要重视粤剧?李中生副校长从多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粤剧进校园的必要性以及粤剧得到重视的原因:第一,粤剧历史悠久,是岭南文化的瑰宝,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第二,粤剧文化逐渐淡化,国家倡导粤剧走进校园,让大家关注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第三,粤剧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的加入,而大学校园是有文化的年轻人的聚集地;第四,粤剧表演作为一项艺能,有利于我们未来融入社会,融入工作单位,融入同事,学习粤剧表演,有利于个人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建设中。此外,粤剧表演艺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李中生副校长鼓励中文系的同学们积极踊跃报名参加粤剧研习班。

\
图2 宋俊华教授总结致辞
 
       动员大会最后,由宋俊华主任总结致辞。宋俊华主任再次强调了粤剧走进校园的重要性和学习粤剧的好处,动员大家积极报名参加粤剧研习班,共赏粤剧之美。
       下午三时整,讲座正式开始。了解粤剧,需要从粤剧的历史文化和演艺两个方面来学习,因此,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由钟哲平老师主讲粤剧的前世今生,第二个部分由梁永健老师通过粤剧表演向我们展示粤剧的风采。

\
图3 钟哲平老师主讲粤剧的前世今生
 
       钟哲平老师通过一首粤语流行歌,带领着我们走进粤剧这美妙的世界。“粤剧是母语乡音,是血脉亲情,是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是美育与播种”,钟老师首先让我们简单地了解粤剧是什么,让我们领略粤剧的重要性及独特魅力。
       “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英老师讲过,无论是他年轻时还是他老了之后,他演戏时在台上看到的观众永远都是六七十岁的,因为他觉得人总是会老的,曾今在台下观看的那群六七十岁的人早已不在了,但总会有新的一群六七十岁的人补充进来。”钟哲平老师一直记着罗老师的话,她将罗老师的话概括为“夕阳每天都是新的”。她讲道,人确实是会老的,人老了就会怀旧,粤剧是母语乡音,是乡愁,现如今,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播下粤剧的种子。因此,她表示,粤剧进入校园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培育出多么优秀的粤剧演员,而是培养同学们美育精神的阶梯,希望能够培养大家拥有一双欣赏粤剧之美的眼睛,于内心播下传统戏曲美学的种子。

\
图4 梁永健老师身段表演
 
       紧接着,钟老师借助粤剧《白蛇传·情》《决战天策府》等视频片段,让我们认识粤剧新的一面,改变我们固有的观念。当今的粤剧结合现代人的文化需求和粤剧的特征,在音乐、服装、舞台布景等方面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为了让我们了解到真正的传统粤剧的魅力,梁永健老师通过传统粤剧《西河会》中的排场表演一段回家归途的系列动作,梁老师的身段展示赢得了每一位观众的阵阵掌声。
       表演过程中,钟哲平老师又通过讲述粤剧的奠基期、成熟期、分化期、衰落期的各个时期的知识,让我们深层次地了解到粤剧的前世。中国精粹粤剧的妙,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梁永健老师现场表演《梦断香销四十年》中“再进沈园”的老生的片段,他无论是在动作还是在眼神神情方面,都拿捏得十分细致,优美的唱腔旋律,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在了解完粤剧的前世今生后,钟哲平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小结:第一,艺术是生命体,要尊重其生命轨迹和艺术规律;第二,偏见比无知离真相更远;第三,戏曲鉴赏是一种创作性的体验;第四,粤剧不是一堂课,是一种生活方式。

\
图5 梁永健老师指导学生现场体悟粤剧魅力
 
       讲座临近尾声,梁永健老师现场指导粤剧教学。他首先向我们简单介绍现场舞台上的表演行当、粤剧服装、粤剧道具等,然后邀请现场的同学们上台参与体验互动。同学们争相上台穿上粤剧服装,现场气氛持续高涨。在梁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体验了舞双头枪、甩水袖等粤剧表演,并展示一段由梁老师自编的唱练打戏,台上同学们演出投入,台下师生也观看入迷,全心倾听,共赏粤韵魅力,热烈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地响起。

\
图6 讲座现场大合照
 
       普及在继续,培养在进行,传承靠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讲座,能让粤剧的种子播入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埋下对粤剧之美的向往,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粤剧研习班,让这富有岭南特色的优秀文化代代相传!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方小韵
图/杨帮琰、王健龙
初审/甘万怡、陆柳虹
复审/李洁玲
终审/李靖、杨帮琰

附:主讲人简介:
       钟哲平,岭南文化学者,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作家,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副秘书长,星海音乐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粤剧)基地”兼职研究员,广州大学岭南音乐舞蹈发展研究智库特聘研究员。著有《粤韵清音——广府说唱文学》《粤人情歌——百年粤剧文化札记》《读曲心解——广府南音文学探微》《近水楼丛书》《岭海探戏——广东珍稀剧种寻访录》《粤剧的四次绝处逢生——兼议非遗语境下的粤剧新态》等专著。主持“粤剧学者沙龙”和“粤剧记忆访谈”非遗项目。
       梁永健,广东粤剧院优秀演员、演艺培训拓展中心资深专业导师,星海音乐学院兼职讲师,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梁永健在从艺生涯中,作风严肃认真,台风朴实大方,扮相英俊,功底扎实,文武兼备,唱做俱佳。曾主演《西河会》《平贵别窑》《韩琪杀庙》等剧目,在《伦文叙传奇》《红梅记》《血溅乌纱》等剧目中担任重要角色。
       梁永健一直以来热衷于粤剧艺术传承、培育。近年,他奔忙于星海音乐学院与各中小学的校园中,为粤剧培养接班人劳心劳力。2015年至今,梁永健担任起星海音乐学院粤剧系列课程导师,任教课程有民族声乐系必修课《戏曲曲艺课》,公共选修课《粤剧唱腔》《粤剧身段》。并受聘为该校教育部优秀传统文化(粤剧)传承基地•粤曲研习社常任传习指导,为社员们排戏。2017年11月,由其执教的折子戏《紫钗记之“花前遇侠”》荣获第四届“红豆杯”大学生粤剧粤曲网络大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