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系列讲座之“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的有效运用”

发布日期:2018-11-29浏览量:
分享到:

       为促使新华学子将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灵活运用于生活中,由我校主办、学科科技管理处及中国语言文学系承办的语言艺术系列讲座第四场于2018年11月27日19:00在定静楼1-C205举办。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国家文化部朗诵艺术考级高级导师、中文系校外导师万凤明老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

\
图1 万凤明老师讲解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讲座伊始,万老师强调脱稿演讲,在离开预先准备的稿子时,我们须出口成章,以提高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紧接着,为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想象性思维,万老师让同学们用有声语言生动地描述图片内容。他说道,不同的词造就不同的有声语言,而肢体语言却与此大相径庭。

\
图2 万老师教授主持人主持技巧

 
       肢体语言如何表达?万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上台扮演主持人,并朗读主持词。随后,万老师根据两位同学的表演进行点评,并讲授主持人基本礼仪。第一,主持人上台时,上场顺序为女主持在前、男主持在后,要昂首挺胸、精神饱满,同时眼睛看向观众;第二,面带笑容,话筒距离嘴三厘米,站姿要标准,五点一线,女生要呈丁字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男生则需呈八字步;第三,语言要有节奏感、层次感,注意词语的重读音,要知道词语哪里需要重读、何时需要重读。例如“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一话,“尊敬”与“晚上好”则需要重读。

\
图3 同学在为无声视频配音

 
       为了锻炼同学的临场应变能力,万老师让同学们看无声视频,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即兴配音。他说道:“在社会上,照本宣科的大有人在,而他们往往在脱离稿子时不知所措。对此,我们需加强自身的应变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这是我们立足社会长久的本领。” 

\
图4 同学进行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的运用

 
       万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的融合。伴随着童谣——《小草》的歌声,同学们跟着万老师挥动自己的双手,脑海中想着美好的画面表现着自我。讲座最后,同学们一边念着龟兔赛跑的故事,一边舞动着自己的躯体,以此表达自己的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欢乐时光总时过的非常快,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本次的讲座圆满结束。至此,万凤明老师的语言艺术系列讲座都已全部结束,但语言艺术的探寻之旅仍在继续!

\
图5 万老师与同学们的大合照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李至琛
图/刘凤珍
改/甘万怡
审校/李洁玲、杨帮琰

 
 
附:万凤明简介
       万凤明,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马来西亚特邀访问学者。国家级普通话水平一级甲等,国家文化部朗诵艺术考级高级导师,全国少年儿童播音主持专业高级导师,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素质高级测评员,全国语言表演课程首席导师,中国儿童戏剧导师。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协会理事,广东省万凤明语言艺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员,广东省朗诵协会理事、青少委委员,广东省演讲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小学语言艺术导师研修班明星导师,东莞广播电视台首届少儿春晚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