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专题 | 未来四年,我们如何书写“大学”二字?
发布日期:2018-09-15浏览量:次
“我为什么要上大学?”当每一位新生告别伏案奋斗的高中生涯,背起行囊,或茫然或笃定地来到大学校门口时,这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号。
9月12日晚,在开学典礼上,我校校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庭槐教授亲授 “大学第一课”,为新生解开这一问号背后的真意。“千里之行,始于新华”,当6000余名新生站在新华这个全新的起点上时,王校长恳切寄语:上大学,是为了让自己明事理、懂科学、会欣赏、有能力,是为了懂得生命的意义,弄懂活着的价值,变得更加优秀,成长为一个对人类、对国家民族、对家人有用的人,使人生更加美好。

图1 王庭槐校长在我校开学典礼上亲授“大学第一课”

图2 我系2018级新生认真聆听
未来四年,我们如何书写“大学”二字?相信在“大学第一课”之后,每一位新生心中都有所感悟。此刻,让我们听听部分中文系新生对大学的理解与期盼。
金秋九月,转眼间,我就从一名高中生转变成了一名正式的大学生了,身份的转变带给我期待,带给我紧张,而我更期待它能带给我成长。
——中文系2018级新生 何倩岚
是“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也罢,是“欲上春天揽明月”也好,都是自己的选择。通过未来四年,坚持这个不忘初心的选择。
——中文系2018级新生 吴若婷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我未问路在何方,只虔诚地以己初心,一直前行!
——中文系2018级新生 莫念念
我们不能随波逐流,跟随大众更不能沉迷玩乐与狂欢。我们应该认真规划人生,严谨地走好人生每一步,不偷懒、不松懈和不忘初心!
——中文系2018级新生 周晓臣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去到哪里。家,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亲人,永远是我们的依靠。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在宿舍,第一次独自生活,第一次认识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第一次......我想念家,但我知道,中大新华将是我的新家,我将在这里成长,我将在这里学会独立。
——中文系2018级新生 方小韵
正如杨绛老先生所说:“人的一生好比香料,捣得越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而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地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大学正是为我们提供这么一个平台。
——中文系2018级新生 黄炜莉
《中庸》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是最好的开始,也是最棒的结局。为高中生活的句点,为大学征途的开端。
——中文系2018级新生 董潇洋
吾入大学,必定自强。习中山志,承逸仙魂。刻苦研习,惜时如金。身体康健本钱不忘。国家视野,家国情深。文化强国,科技强国。全新时代,勿忘纸笔。以墨传志,以文育人。
——中文系2018级新生 李浩言
我总觉得芸芸众生如此度过一生总有什么不妥,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也知道这是一种有条不紊的幸福生活,但我却有一腔不甘平庸的热血,渴望踏上一条更为放荡不羁的险途。
——中文系2018级新生 秦雯雯
今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仿佛自己又是一名新生儿,一名站在人生新节点,新选择的新生儿。又饱含着热情和希望,规划着自己的未来生活和更多的可能。还有幸的和18级的小师弟小师妹一起感受,中大新华的欢迎和热情。校长教导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更美好,更有力量,并且德业并进知行合一。这些都是我日后的行为准则和目标,在新华的着这有限的时间,努力奋进的让自己拥有一个充实的大学,并且回首再看时,可以内心平静的告诉自己,不后悔自己所经历过的大学时光!
——中文系2016级本科插班生 颉凯亚
关于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期盼。“我为什么上大学?”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难的是如何用四年的时光去践行。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像王校长所祝愿的——“走在追求美好人生的道路上,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在大学里为自己狠狠地画上浓厚的一笔吧。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审校/李洁玲、杨帮琰
审校/李洁玲、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