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 中文系学科带头人张均教授主持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建设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8-09-17浏览量:次
9月16日,“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建设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中文堂301会议室召开。中山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助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学科带头人张均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国内中国当代文学史料研究领域专家、教授共聚一堂,通过大量扎实的文学研究实例,探讨该领域研究现状,为该领域发展前景献计献策。出席并发言的专家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於可训、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子善、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孟繁华、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吴秀明、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宋剑华、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宏宇、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俊、佛山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巫小黎、嘉应学院文学院教授曾令存,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刘卫国、谢有顺、胡传吉等36位。以中山大学在读本科生及硕博研究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专任教师刘皓、刘巍等为主的数十位青年学者到会旁听。

会议于上午8:30准时召开,分上下午四组依次进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老师发表开幕致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於可训分别作了题为《当代中外文学交流史料整理的问题》与《“史”与“料”——谈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的主题报告。紧接着,三十余位专家就文学史料的概念、构成、发现方法、辨析方法等基本问题,文学史料学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尤其是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必要性及具体运用实例,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建设的现状及前景等该领域突出与重要问题展开了每人8分钟的限时发言。


时至今日,文学史料学已经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学术经验,在文学具体门类的数据库完善、建国后前三十年文学现象剖析、作家作品研究、期刊研究、当代长篇小说“本事”研究等诸多具体领域,给出了坚实的支持。由此出发,中国当代文学的史料学研究已经超越了原有的单纯史料搜集与整理,向着有系统、有理论、有目标的方向稳步迈进。
面对到场的众多本科、硕士和博士学生以及青年学者,专家们鼓励大家扩大自己的文学史料阅读范围、对同一文学问题出现的不同看法要依据史料反复鉴别。

文/刘皓
图/刘皓、王金玲(中山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
审校/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