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红楼 四说经典
著名红学家曾扬华到我系谈《红楼梦》
发布日期:2008-06-14浏览量:次
2007年4月3日下午2:30,为响应学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我系举办了校园优秀文化讲座——漫说红楼。该讲座由中文系系主任罗锡诗教授主持,中山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我国著名红学家、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编委曾扬华教授主讲,中文系全体学生、辅导员杨帮琰老师、林玮老师以及其他专业的部分学生出席了该次讲座。
曾扬华教授在作《红楼梦》讲座
曾扬华教授主要是从以下四个大方面谈了自己对红楼梦的见解。
为什么称《红楼梦》为奇书?
居于五个问题上存在长久以来的争论,并引发众多研究文章,形成一门学问——红学。其一,作者问题,即谁才是《石头记》的原作者,普遍的说法是曹雪芹,而曾老更偏向于认为他仅是首个批阅增删者。其二,版本问题,即流传于世的《红楼梦》有很多个版本,如甲戌本、脂本、程高本等。其三,曹雪芹的家世问题,即对于他的真实身分、家庭背景、生卒年份的争论。其四,探佚问题,即《红楼梦》原80回中被增删的内容与它后面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其五,作品未完之谜,从脂砚斋批语等史料记载中红学家普通认为,曹雪芹已经完成了该书的结局的初稿,却为何最终没有成稿流传于世。
《石头记》的流传与《红楼梦》的兴起
《石头记》是在乾隆年间先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的,至于曹雪芹经十载增删修改,脂砚斋等人再增删修改、批阅,形成许多版本,成为全国流行的读物。
红学研究史
主要是阐述了从脂砚斋批语始,经历旧红学时期、新红学时期、对红楼梦的小说类型定义上的纷争等的六个时期。
《红楼梦》为何书以及如何读
以大家不同的知识背景的眼光去看待,它是不同的书,意图表达不同的内容。如鲁迅曾总结过在经学家、道学家、才子、革命家与流言家眼中,它分别是什么书。同时,曾老也指出了该书中隐藏了三大矛盾——贾家统治者内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如丫鬟)之间以及宝黛异端与正流之间。谈到应该如何去读《红楼梦》,曾老认为必须细细把味,多次认真研读,才能读懂曹雪芹的“荒唐言”与“辛酸泪”。
在最后,曾老还认真地回答了学生们的积极提问,整个教室充满了浓重的学术气氛。该次讲座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即提高并引导了大家对《红楼梦》一书的强烈关注,从而使大家对中文专业甚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品的积极关注,成就了本次中文系读书节的“读书·成长”的主题。
同学们在认真听讲座
系主任罗锡诗教授(右)与曾扬华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