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同分享,学问共切磋
发布日期:2017-04-23浏览量:次
3月22日晚七点整,我系2015级书评讨论会在东莞校区定静楼2-D403拉开帷幕。令倩倩、谭清、马姬慧、刘皓等四位书评指导老师担任评委,15级辅导员李靖老师携全体学生与会。
此次讨论会以从全级评选出来的14篇优秀书评为例,由作者通过PPT展示陈述写作思路和主要观点,四位导师进行评点并提供修改意见。翔实的案例与师生间热烈的交流使与会同学充分认识到书评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解了书评写作的规范与技巧,为下一篇书评和此后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图一:四位评委老师点评作品
摘要应力求简洁,提纲挈领。讨论会上,评委老师以余伊镕同学的《生命之火熠熠永燃——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爱”的主题》为例指出摘要的写作要求:其一,不抒情,不引用,不介绍常识;其二,力求简洁清晰,让读者看清全文框架。
正文饱满分明, 扎实中求新颖。针对书评正文部分存在的问题,评委老师条分缕析、归纳总结,向我们讲解台上台下大部分同学的行文“通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结构上,要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容易混杂的内容应注意分类。如麦楚楚同学的《 从< 现实一种>中看暴力美学的叙事艺术》作为框架严密,逻辑清晰的范例而深受赞赏。关玉瑶同学的《< 生死场>中女性生存面面观》也胜在行文严谨清晰,无包含重复,且举例准确。
内容上,除了文本分析外,可以结合其他学者对文本的批评;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饱满,不可片面;段落之间过渡要自然。对于陈伟燕同学的《浅谈东野圭吾的小说特点——以〈嫌疑人X的献身〉和〈解忧杂货铺〉为例》,老师们便建议在引言中对作家和作品进行必要介绍,着重阐明作品选取的用意,指出作品在作家创作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再自然过渡到主体部分。
另外,还要注重小标题的构思,尽量做到形式对应一致,感情色彩浓淡相宜。
图二:2015级同学阐述书评写作思路
在写作方法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评委老师所提出的“横纵比较”与“深层次研究”方法:“横纵比较”能够让文章更加饱满,可进行不同版本的对比研究,谈论这个文本与其他文本的异同点。“深层次研究”则强调从作家角度等进行深度挖掘,而不仅仅停留于文本分析。两种理论皆可使得文章不断推陈出新,层次深化。这次林翠雯同学的《形式技巧,文本“真实”的外衣——浅析马原< 虚构>的叙事圈套》在选题和观点上别具匠心,其创新性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
细节不可忽略,力臻完美。评委老师还指出一些细节要求:⑴注释要注意正确形式,且数目上应至少有3到5个作为依据,自身所述有理可循而非“自圆其说”;⑵要清楚明白文本和参考文献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不可混淆;⑶引文部分要有批注,引用得点明观点提出者,行文要有头有尾,不可开篇就谈观点,也不可分析完就结束;⑷PPT制作技巧还要提高等等。
图三:现场同学全神贯注
最后,马姬慧老师总结道:“书评是对学生学术研究起点的预热。”她期待通过本次书评讨论会,同学们能够吸取经验,反思自己的作品,在学术研究与写作上有更好的表现。
院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薛惠珠
图/谢明哲
此次讨论会以从全级评选出来的14篇优秀书评为例,由作者通过PPT展示陈述写作思路和主要观点,四位导师进行评点并提供修改意见。翔实的案例与师生间热烈的交流使与会同学充分认识到书评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解了书评写作的规范与技巧,为下一篇书评和此后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图一:四位评委老师点评作品
正文饱满分明, 扎实中求新颖。针对书评正文部分存在的问题,评委老师条分缕析、归纳总结,向我们讲解台上台下大部分同学的行文“通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结构上,要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容易混杂的内容应注意分类。如麦楚楚同学的《 从< 现实一种>中看暴力美学的叙事艺术》作为框架严密,逻辑清晰的范例而深受赞赏。关玉瑶同学的《< 生死场>中女性生存面面观》也胜在行文严谨清晰,无包含重复,且举例准确。
内容上,除了文本分析外,可以结合其他学者对文本的批评;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饱满,不可片面;段落之间过渡要自然。对于陈伟燕同学的《浅谈东野圭吾的小说特点——以〈嫌疑人X的献身〉和〈解忧杂货铺〉为例》,老师们便建议在引言中对作家和作品进行必要介绍,着重阐明作品选取的用意,指出作品在作家创作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再自然过渡到主体部分。
另外,还要注重小标题的构思,尽量做到形式对应一致,感情色彩浓淡相宜。

图二:2015级同学阐述书评写作思路
细节不可忽略,力臻完美。评委老师还指出一些细节要求:⑴注释要注意正确形式,且数目上应至少有3到5个作为依据,自身所述有理可循而非“自圆其说”;⑵要清楚明白文本和参考文献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不可混淆;⑶引文部分要有批注,引用得点明观点提出者,行文要有头有尾,不可开篇就谈观点,也不可分析完就结束;⑷PPT制作技巧还要提高等等。

图三:现场同学全神贯注
院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薛惠珠
图/谢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