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句点,人生的起点
发布日期:2016-05-13浏览量:次
四月份以来,我系2016届(2012级)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按计划有序、规范地进行,4月27日至5月11日,共顺利举行了2场4组答辩。本届答辩委员会由我系夏茵英、李铭建两位主任担任主任,其他答辩组成员有陈梓权、李小梅、程露、何研、庄敏、黄晓辉、李洁玲、谭清、杨帮琰、蒋晓晨、吴桂玲等十一位老师。
5月11日上午8点15分,最后一场答辩,即第二场C组,在我院东莞校区定静楼2-A207举行。本场答辩老师是李铭建副主任、何研和杨帮琰两位老师,蒋晓晨老师担任答辩秘书。
此次毕业论文答辩对于2012级学生来说是大学期间最后一场实战性的“考试”,紧张的气氛随着答辩秘书蒋晓晨老师讲述答辩流程、宣布答辩开始而凝成。参加答辩的同学使用PPT对自己的毕业论文作两分钟的简要介绍,然后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口头答辩。“要让你的听众在两分钟内理解并对你的论文有好印象。”李铭建副主任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补充道,“那才是好的毕业论文答辩!”
其中,一位12级学生的《谈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内地青春电影》的论文受到何研老师的点评,何老师指出其论文题目选题过于宽泛,内容也有缺陷:“论文的中心论证的是哪一方面?论文中对内地青春电影取得高票房的原因又是什么?大众文化的几个基本点不需要反复强调……”严肃而精辟的评析令现场气氛时而活跃,时而紧张。但无论是老师对论文的点评,还是答辩同学对问题的回应,都令旁听同学包括3位旁听的15级学生获益良多。
答辩结束后,我系李铭建副主任总结了12级同学们的几点不足,认为有些同学的论文选题范围有宽泛之嫌,对文献综述考究较少,其中的人物、理论分析不够到位;有些同学甚至无法熟练地运用Word文档等软件处理文字,图文格式也存在纰漏。但闪光点在于他们能够掌握相关的论述技巧和答辩技巧,懂得以礼待人,谦虚前行!
有训言才有进步,针对本届答辩反映出来的问题,李主任也给予后面几届的同学一些良言善策。他建议13级甚至14、15级学生尽早进行学术论文知识的相关积累,掌握基本的论文图文格式规范,学会总结归纳毕业论文的答辩规律,选准论文题目,多角度进行文献资料方面的参考,借鉴其他优秀论文的分析等等。同时他也希望12级的同学们再接再厉,为未来生活加油打气!
我系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点,愿此句点引领他们新的人生起点,并预祝12级各系学生取得好成绩,赢来前程似锦!

图为学生进行答辩陈述
(院记者站中国语言文学系分站 供稿,文/何娟娟 张大妹 图/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