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齐携手,内刊闯生天
发布日期:2016-05-27浏览量:次
初夏灼灼,雷雨送爽。5月26日下午4时,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十九讲家长讲坛“《广州交通》的策划与运作”在东莞校区定静楼②-A201顺利举行。此次讲坛由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主办,学生工作部、中国语言文学系承办,中文系团总支协办,《广州交通》杂志主编马援农担任主讲嘉宾。中国语言文学系李铭建副主任、系办公室杨帮琰副主任、学生工作部令倩倩老师、院团委帅莉老师和中文系教师刘皓、李靖、李丹、蒋晓晨、吴桂玲,以及《广州交通》编辑团队人员、来自中文系14、15级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共160多人参加了此次讲坛。
活动伊始,杨帮琰副主任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为到场的观众隆重介绍了马援农主编,以及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还特别介绍了家长讲坛的创立目的:作为我院王庭槐院长着力打造的五大讲坛之一,家长讲坛通过工作在各行各业、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热心的学生家长的到校分享,可以真实、直观地反映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性质、现状和特色,减少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各行各业的盲目认识,帮助大学生快速、全面的了解行业现状、行业对岗位的工作要求,从而启发在校大学生更好的规划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图1 李铭建副主任为马援农主编颁发“家长讲坛”聘书、赠送礼品
接着,马主编讲到了《广州交通》的营运,他简单地介绍了《广州交通》的定位。就好比人生如戏,每一个人到了社会都是一个不同的角色,每一个社会的都有规则和定位。而《广州交通》的定位就是“广州 + 交通”。马主编提到:“首先,杂志的文字要求简洁,版式要求明快,内容要求贴近读者(悦读)。”为此,他引用了三个重要的策划去例证。第一是“清晨之雨”,举办的活动“市民开放日”通过自媒体、电视台和网络的直播,受到了广泛市民的热爱,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在“市民开放日”去玩,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些策划的共同点是共赢、行业特点、比较活泼。第二是“广交好声音”,这个策划是借鉴热播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的玩法,但是也创新了其形式,这样有市场、也有读者群,有了发动才会有影响。这个策划的特点是迎合读者,内容喜闻乐见,充分利用规则。第三个策划是“重走长征路,路上见交通”,把在路上那些名不见经传、但是却很有价值的景点挖掘出来、传递出去,传播正能量,用长征的精神来引领思想的力量,使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传播。为刊物的宗旨服务,为读者创造感兴趣的刊物,这就是《广州交通》的定位。“其次,运作的理念必须是自力更生为主,依靠外援为辅。最后宗旨是和谐、活力与正能量。”听完马主编对于《广州交通》的策划与运作理念,现场频频发出热烈的掌声,把大会的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其后,马主编谈到:“《广州交通》的运作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就是‘路人茶吧’,当中运作最成功的为‘体验式采风’。正所谓‘七分采,三分写’。”杂志的运作模式分为通过网络、通过活动、凝聚精英三个步骤。让许多年轻人去体验旅游,把在旅游中拍的照片、写的文章有选择性在刊物上面进行发表而不受任何限制,这种形式就会让其中比较的突出的人变成优秀的骨干。马主编幽默风趣的语言,再一次点燃了现场大会的气氛!

图2 马援农主编在讲述“路人茶吧”的历程
最后,李铭建副主任的讲话为此次的家长论坛拉下圆满的帷幕。李主任说到,此次的论坛,马主编是为同学们梳理了一遍生涯规划,同时,也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刊物的营运状况。最后,特别感慨的是,同学们不应该忘记这是一个家长论坛,我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父母,所以我们首先要感谢父母。
此次的讲坛促进了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而且对同学们的未来的就业方向有极大的启发。同学们通过此次的讲座获益良多,但是也意识到步入社会之后将会困难重重,这就需要我们在校期间更要不断努力,充实自己,展望未来。

图3 李铭建副主任致谢幕辞

图4 马援农主编和他的团队与我院师生合影
(中国语言文学系团总支 供稿,文/何晓妍 图/邓敏钊)
校对:周颖娴、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