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媒体人张翼鹏主讲中文系“新闻写作”课

发布日期:2015-10-22浏览量:
分享到:

      身处媒体融合的新时代,为了让中文系的学子们对新闻行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2015年10月21日下午,资深媒体人张翼鹏老师(曾任人民日报编辑、记者,环球人物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现任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主编)应邀为我系2014级同学上“新闻写作”课,以“全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为题讲授今天媒体的现状与特点。我系副主任夏茵英和课程主讲老师刘皓到场旁听。
      请一线专家进课堂,是我系专业综合改革中教学方式改革创新的一种尝试,它与常规授课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旨在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维。一线专家授课,所讲既立足社会实际和学术前沿,又密切贴合课程内容和教学实际,对我系基础课程建设、对我们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张老师此次授课反响热烈,为后续“专家进课堂”教学活动拉开了良好的序幕。

图1  张翼鹏老师以“全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为题开讲
 
      课上,张老师以其自身的经历开场,剖析新旧媒体的差异,讲述人民日报如何从纸质媒体走向现如今全媒体的历程,指出“如今没有新媒体,没有最严肃最保守的传统媒体,只有全渠道、全平台共存的全媒体”,由此提出了关于全媒体时代的“三变”与“三不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
      “变的是渠道,不变的是要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媒介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纸质媒体存在的今天,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移动终端)不断涌现,信息传播渠道、技术手段不断变化,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等编辑的核心技能要素依然根深蒂固地保持。
      “变的是速度,不变的是态度。”
      多媒体和全媒体的发展,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如今即刻、互联、全天候的高效平台层出不穷,但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度不变。无论身处陌生之地还是熟悉之处,保持职业敏感的新闻人都能不断发掘出优质新闻。张翼鹏老师希望我们学生将来从事媒体工作时也能这样。
      “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价值观。”
      时代日新月异,大众舆论环境、个体信息环境瞬息万变,但新闻永远的价值观——客观、真实的价值观不变,媒体的立身之本——个性化、差异化、不可替代性不变。只有见解独到、表达独特方可推动自身走得更远,迈向更高的平台。
      授课中,针对现在社会上人们对媒体现状、媒体存在形式等产生的各种疑问,张老师指出,永远的新闻需求决定了新闻人这一职业的永远存在,而作为媒体人,应具备以下四种素养“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媒体人“应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不能人云亦云”。张老师在授业中亦向同学传授媒体人的为人之道。
      课堂最后的问答环节。张老师凭借其多年的从业经验,为多名学生答疑解惑。“只要参透‘变’背后的‘不变’之处,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处变不惊,才能懂得当中哪些是新闻行业未来所要适应的东西。”张老师的一席鼓励让讲课走向尾声。

图2  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参与将讲课推向高潮


图3  课堂现场
 

(文、图/中文系 任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