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的“学”与“教”

中文系2013级李文杰校友讲座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1-11-05浏览量:
分享到:


2021年11月3日晚,中文系2021级“60篇古文阅读”的最后一课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我们有幸邀请到我系2013级校友中文系佩兰吟诵社(佩兰诗社前身)发起创建者首届中华经典吟诵大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李文杰师兄,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以“古诗文的‘学’与‘教’”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图1 李文杰师兄的讲座主题

本场讲座由60篇古文阅读”授课老师李铭建老师主持,邀请到了中文系陈小辉老师、曾富城老师以及部分历任佩兰诗社社长为嘉宾。

图2 任课教师李铭建副教授作开场白

图3 到场的各位嘉宾、学生认真听讲

讲座伊始,李文杰师兄提出了“中文系何为”与“学古诗文何为”这两个问题,分别简单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古诗文在激励人心、充实精神世界方面的作用。

接着,关于“古诗文的‘教’”,李文杰师兄分享了几个故事: 

第一则故事 追星

在大学期间,李文杰师兄十分崇拜他的授课老师,总是私下向老师问问题、请求老师批改他写的诗。而对于一些并不认识的老师,他也总是抽出时间慕名前去听课。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着那些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面对李文杰师兄的考研失败,他的导师这样安慰他:“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哪怕你是一个小学老师,也能够培养人才。”这样的话让李文杰师兄重拾信心,不再沉浸在失落当中。

李文杰师兄说:“在大学的这四年里面,我孜孜不倦地去追的那些星,现在都成为了我内心的底气之一。鼓励我考研、给我推荐书目、教我致学的方法……这是书上学不到的。他们身上的学识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

图4 李文杰师兄与张海鸥教授探讨诗歌

图5 李文杰师兄与张海鸥教授用餐

图6 李文杰师兄与他仰慕的蔡鸿生教授合影

第二则故事 吟诵

李文杰师兄说:“古诗文的学习,一定要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李文杰师兄曾在农村采风,在乡下探访私塾老先生,在他们口中得知了老一辈人读书、念书的方法:吟诵。

李文杰师兄现场以《清明》一诗来展现平仄音在吟诵中的差别;并以《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陋室铭》来示范普通话和粤语的吟诵表演,展现了吟诵的独特魅力。

图7 《清明》一诗的平与仄

图8 李文杰师兄进行吟诵表演

第三则故事 研讨

李文杰师兄在校期间,十分注重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讨论古诗文。要读懂、读透一篇古诗文,研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值得我们去学习。

图9 李文杰师兄与同学们在研讨

第四则故事 华阳湖泛舟

李文杰师兄大学期间,一次与老师、同学们在华阳湖上泛舟游玩,之后便写了一篇名为《夜游华阳湖记》的文言文作品,被刊登了出来。正是这篇一千二百多字的文章,开启了李文杰师兄的创作之路。他后来又分别在2014年、2016年写下《回乡有感》和《端五前一日过伶仃洋淇澳岛并登珠海香洲望海楼有怀》两诗,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景与情,还极大丰富了他的日常生活。

第五则故事 图书馆

李文杰师兄有一大爱好:去图书馆。曾经,他为了找古诗文材料跑遍了江浙所有的图书馆。据他讲述,每当他找到那些珍贵的手抄古籍善本,轻轻地翻开,便会闻到沁人心脾的墨水味。

李文杰师兄说:“古诗文的‘学’,不仅要‘学’,还要‘研’。”这不仅是李文杰师兄身体力行并传授给我们的学习方法,更是每个中文人应该有的、学习的态度。

图10 李文杰师兄到嘉兴图书馆翻阅古籍

李文杰师兄在现场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有许多中文系的学生都有未来当老师的想法。这就引出了讲座的第二部分:古诗文的“教”。

一、诗歌教学

李文杰师兄认为,诗歌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诗性和诗体。后者是诗歌的形,前者则是诗歌的魂。在教学中秉持着一种诗教精神,则能带领孩子们回归到最原始的美,让孩子的心灵更加纯净。

说到诗歌的教学,李文杰师兄讲了一个故事。在他刚接手一个“差班”的时候,班里有个终日脏兮兮、低着头的胖女孩,一上课就往厕所里钻,躲着同学和老师。但有一次的诗歌作业,她笔下的文字让李文杰师兄发现了她心中的美好,便鼓励她在课堂上念出自己的小诗。女孩的腼腆、自卑换来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从此女孩不再躲着同学和老师了,也不再总是低着头了。这就是诗歌带给孩子们的:一种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精神上的交流。

图11 李文杰师兄和他所带领的班级

二、文言文教学

李文杰师兄说,文言文的教学其实不一定是枯燥、晦涩的。教授文言文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要素:音韵、诗韵、背景、悦读、悟读。

音韵,有同声重叠、平仄错综之美;诗韵,有韵脚相应之美;背景,是知人论世的基础;而悦读,是提升学生兴趣的关键;悟读,则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与感悟。这几个要素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展示了文言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感。而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悦读。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自觉参与其中,才是事半功倍的良径。

图12 王崧舟教授谈“悦读”

三、创作教学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以,创作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创作教学,主要从积累、声律、临摹、章法、立意几方面开展,不仅深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还锻炼着学生的声律语感、谋篇布局等能力。学生可以从临摹、仿写开始,慢慢开始自主创作。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李文杰师兄的创作教学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图13 李文杰学生的作品

在讲座的最后,李文杰师兄引用了一小段诗来表达他对教育工作的理解: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能够启迪人的心智、开启人的思想,这大概就是教育工作最迷人的地方。

讲座结束前,A班的刘金丰同学向李文杰师兄提出了对考研的疑惑:“我妈总是劝我考研,不想我被别人比下去,我该如何选择?”

对此,李文杰师兄是这样回答的:“不要焦虑,不要因为别人考研而盲目选择,要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再结合对家庭情况的考虑,最后决定要不要考研。”

图14刘金丰同学正在提问

答疑结束后,今天的讲座也随之正式落幕了。

通过这次讲座,李文杰师兄向我们传授了许多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并且为我们展现了吟诵的魅力,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其次,他也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向我们讲解了如何向学生教授古诗文,增进了我们对“语文老师”一职的认识和理解。

非常感谢李文杰师兄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一课,不仅为我们“60篇古文阅读”的课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更是启迪着我们认真规划未来前进的方向。作为一个大学生,在古诗文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60篇古文阅读”课程的结束,也代表着新的学习阶段的到来,希望我们中文学子能够充分吸取李文杰师兄讲座中的养分,在中文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 供稿

文/朱晴晴

图/梁蔼萁 罗童蕴

编辑/张翠雯

初审/刘钰冰

复审/余焱松

终审/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