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师生方言调查文章获人民日报社等多家媒体转载关注

发布日期:2022-01-24浏览量:
分享到:


2021年8月,我系教师郑秋晨、2018级学生符海琼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李宁老师共同参加了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的濒危方言调查工作,所发表的方言调查文章获人民日报社等多家媒体转载关注。

方言发音调查工作现场

符海琼录入方言信息数据

调查团队与部分发音人合影

(后排依次为:郑秋晨、李宁、符海琼;

前排依次为部分发音人代表:钟碧珊、钟日平、郑素娟)


濒危方言的调查工作是我系的特色科研项目之一。我系积极落实学校“三早”教育理念,历来重立德树人,强专业基础,抓三头三文,走岭南田野。系主任宋俊华表示:“三头三文,其中‘三头’是指笔头、口头、指头,希望中文系学生都做到能说、会写、熟练使用计算机,‘三文’是作文、古文、英文,其中撰写田野调查报告是同学们‘三头’能力形成的训练之一。”

此次走岭南田野,符海琼同学参与了濒危方言赤溪客家话的调查工作。据了解,我系师生此次的调查地——广东江门台山市赤溪镇是台山市内唯一的纯客家人聚居地,截至2020年底,台山市赤溪镇户籍居民大约有3.5万人。作为一个被台山话等诸多方言包围的海岛,当地居民在面临诸如能否用赤溪客家话发出“蓬”“笨”“垫”等字音的询问时,或多或少面临难以准确发音的犯难情形。当前,保护赤溪客家方言已刻不容缓,该调查工作获得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联播网、澎湃新闻、台山发布等多家权威媒体转载关注,其调查及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人民日报人民数字联播网转载调研工作文章

澎湃新闻转载调研工作文章


“台山发布”转载调研工作文章

该文最初发表于《赤溪侨刊》第六十三期

人民日报文章链接:《保护赤溪客家话,他们在行动》

注:本文在校网新闻基础上修改。

中国语言文学系 供稿

审校/杨帮琰、宋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