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专业自信 助力文化自信
我系宋俊华书记开讲2022年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发布日期:2022-03-16浏览量: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的讲话上提到:“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文化自信应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因此,中文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宋俊华教授于2022年3月14日在线上开讲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就“文化自信与专业自信”这一主题给2021级A班全体同学、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共130多人上了精彩的一课。
图1 宋俊华书记在线上开讲“思政第一课”
课堂伊始,宋俊华老师便提出了一个社会现实:“许多中国人会不自觉地感到文化自卑。”确实,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便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冲击,有些人在改革开放之中“乱花渐欲迷人眼”,认为喝咖啡优于喝茶、外国的好于中国的。正是因为如此,树立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今年2月4日举行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就很好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在新时代对世界的责任担当,例如: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倒数画面,展示了中华民族古代的智慧结晶,更体现出“天人合一”这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写着各国名字的小雪花拼成一个大雪花,不仅融入了中国结的元素,还表明了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大国担当。这对于我们文化自信的树立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
而作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我们对中国的文化内涵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汉语由雅言、通语演变而来,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的演化……我们所学的内容无一不是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所以,作为中文人,我们不但要坚定文化自信,还要树立专业自信。
图2 宋俊华书记讲解专业自信
宋老师指出:要树立专业自信,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对自己的专业足够热爱,并抱有信心。并且,专业自信是专业共同体践行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每个专业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前提。没有专业自觉、认同和自信,就没有专业价值的自我实现。一个专业好比是一株小苗,园丁对它充满信心、悉心灌溉,它才会开出鲜艳的花朵,而养出美丽的花朵,也正是园丁的价值所在。 然而,专业自信是我们实现自我专业价值的必要前提,自我专业价值的实现却不仅仅是要树立专业自信。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想实现专业价值,还需要我们强基固本,以“三头三文一田野”的训练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更需要我们守正创新,守中文之“正”,创应用之“新”,将中文与地方文化、数字技术、师范教育等结合起来,实现中文专业与社会需要的结合,为社会发展贡献中文人的力量。
图3 宋俊华书记传授学习方法
此次思政课使同学们收益颇丰,相信同学们会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并秉持着对文化和专业的自信,在努力学习后对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朱晴晴
图/各支部党员
初审/刘钰冰
复审/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