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文中汲取人生力量——李文杰师兄交流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3-04-20浏览量:
分享到:


吟诵

吟诵,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古老而优良的传统。自从有了“书”,就有了“读书”。读书的方法有歌、唱、吟、咏、诵、念、哦、叹、哼、呻、讽、背等等,统称为“读”,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吟诵”。

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中国文化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我们来听听李文杰师兄对吟诵的理解。

李文杰师兄讲解吟诵

交流分享

2023年4月12日下午,我系13级校友、中文系佩兰吟诵社(佩兰诗社前身)发起创建者、首届中华经典吟诵大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李文杰师兄于定静楼2-A601给2022级学生带来了一场以“从古诗文中汲取人生力量”为主题的精彩交流分享会。

李文杰师兄向同学们分享


本场交流会由佩兰诗社现任社长张冰纯主持,有幸邀请到了中文系副主任李铭建老师,佩兰诗社指导老师陈小辉老师,以及南海区大沥镇伯奇学校的吴希楹老师、谢敏怡老师和肖韵玥老师作为嘉宾。

李铭建副主任及陈小辉老师发言


大会伊始,师兄同我们讲述了他与古诗文相识相知的小故事,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师兄对诗词的热爱,我们也从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诗词为师兄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古诗文不仅丰富了师兄的生活,还为师兄失意颓废之时提供精神动力。正如李白所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诗文之魅力,还不至于此,师兄还向我们展示如何吟诵古诗文,先后为我们吟诵了《声声慢》《七步诗》《满江红》《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等诗文作品,师兄的吟诵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为我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古人朗诵之美,让我们从听觉直观感受诗词声律之美。吟诵完毕,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师兄对于吟诵的理解,可以用叶嘉莹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吟诵的声音里有一半诗歌的生命”,诗词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唱的,唯有唱和,才能深入体会诗词节奏顿挫之美、平仄错落之美、同声叠韵之美、押韵相应之美。

对于吟诵,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

第一,吟诵是传统的诵读方式,是通过教育体系(私塾和官学)代代相传的。

第二,吟诵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也是自娱的方式,修身养性,大有助益。

第三,吟诵中的吟咏是有曲调的。吟诵的时候,吟诵者是摇头摆身,陶然自得的。

第四,学习诗歌吟诵重要的是会分辨平仄,如:调四声(传统方法)、利用粤语九声(方言法)、普通话法(北方方言系统学习者)。


诗词之力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诗词不仅能引人入境,更能升华人们的思想情操,更能为人们提供精神力量源泉。

当对生活感到迷茫想要放弃时,读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面临困境难以坚持时,读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处于难过失意时,读读“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些诗词定能触动、激励我们。

结语

非常感谢李文杰师兄的分享,短短的两小时,受益匪浅!康震言:“诗词可以是哲思的,政治的,人生的,是带给我们的意义。”

耐心品味诗词,感受诗词的滋养,于古诗文中汲取人生力量!

合照留念

来源 | 中国语言文学系佩兰诗社

文图 | 佩兰诗社编辑 | 孔丽娟、周容清

初审 | 张冰纯

复审 | 陈小辉

终审 | 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