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心 中文系师生畅谈如何“卷”向“新”行业

中文系顺利举行“中文系学生如何在房地产业中成长”就业小微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3-06-02浏览量:
分享到:


4-6月是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黄金期、高峰期和关键期,要去什么单位工作?如何顺利进入目标单位?这些问题看似因人而异,无章可循,但还是有许多先例值得借鉴学习。

为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拓宽学生对更多行业的直观认识和亲切感,切实增强学生的就业紧迫感和底气,根据系党总支的工作部署,2023年5月31日下午,我系于格物楼2-B201举行了一场中文系就业小微座谈会——中文系学生如何在房地产业中成长。本次到场的嘉宾有中文系副主任李铭建、副书记杨帮琰、辅导员王浩铸老师和陈飞翔老师,以及主讲嘉宾——乐有家行政主管骆芷晴和吴梦娜,来自各年级约20名学生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伊始,由系党总支副书记杨帮琰老师致辞。他首先对我系2012级校友骆芷晴及其同事吴梦娜的到来表示了真诚的欢迎和感激,同时指出,根据我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调研,我系学生较多反映出对就业市场的迷茫和就业竞争力的焦虑,也因应当前我系学生普遍对就业出路存在“顽固”的思维定势,而忽略了中文系的“万金油”特性,从而对从事其它行业、岗位缺乏勇气和底气,因此举办了此次分享交流会,第一期邀请了极个别的就业方向的房地产业的骆芷晴师姐来为同学们传经送宝,答疑解惑,送新风。

图1 交流会现场

图2 杨帮琰副书记致欢迎辞

谁的毕业季不迷茫?

求职就业是一大难事,谁的毕业季不迷茫?

骆芷晴师姐现任职于深圳乐有家集团,她回忆起自己的求职过程,也是跌宕起伏。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另一家公司的行政工作。工作虽然轻松,但枯燥无味,上升空间也不理想,于是她选择了离职。离职之后,她也陷入了求职焦虑,但是她并没有沉浸在焦虑里,努力去参加各种公司的招聘,后来通过官方渠道面试,成功进入了乐有家,至今已在乐有家工作6年,并成功晋升为行政主管。而吴梦娜的求职经历也是如此,在疫情期间求职,多次辗转,通过乐有家公司面试后工作至今。

工作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骆芷晴师姐深有感触说到,就业可多方面发展,总会找到专业对口,上升空间大的公司。注重公司的品牌,再通过努力,总能晋升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图3 骆芷晴(左)、吴梦娜(右)发言

图4 同学们认真听师姐分享,做笔记

成长都要过程,请不要着急

骆师姐分享自己刚入职时,并没有过于注重自己的薪资高低,而是抱着学习的心态进入公司。在进入公司后,她不断地稳步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增长见识,保持一个平和积极的心态,不焦虑、不内耗,在有机会时抓住机会,努力拼搏,最终成功晋升。

机会是转瞬即逝的,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一击即中。

职场没有想象的黑暗

提起职场,部分同学会认为它是黑暗的。潜规则、酒桌文化似乎成为了职场的代名词。但是实际上,职场远比想象的安全。骆师姐分享在她的公司里,就有“不喝酒应酬”的规章制度,保护员工的权益。在职场上,更多的是看实力,有实力者得天下。

就业形势是严峻的,但机会也都会有

当下,受三年疫情的影响,经济发展还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就业变得愈发困难。但是办法总被比困难多。就业的可能不是只有一种的,不要主观给自己设限,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方向的工作,都要勇敢尝试。就像中文系学生不一定局限于考公考编,其它领域也可以发展。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找工作也要注重观察一个公司的发展潜力和晋升空间,个人能力与好公司的相辅相成,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每个岗位都有可能做出一定的成绩!


热烈的就业小问答

座谈会的最终环节是师生互动交流环节。在骆师姐分享结束后,有同学急切地问到,今年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杨帮琰老师指出,虽然新冠降为“乙类乙管”已有几个月,但企业的规模和发展恢复需时,招聘需求仍严重滞后于毕业生增长数量,以学校4月15日校园招聘会为例,参会单位明显减少,以前八百多家而4月份只有四百多家。薪资问题一直是毕业生就业关注的重点,中文系毕业生就业月薪平均在税前5500元,但这也只是个平均数值,不要受网络上似乎高薪毕业生遍地都是的误导,实际上应届毕业生的薪资并不高。

图5 现场学生积极提问

一位同学提问:求职中最看重的什么?

骆芷晴师姐答道:最重要的肯定是能力,其次是学习能力与态度。但是不管如何,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问:学习能力从哪方面挖掘?怎么发掘自己的闪光点?

答:怎样体现你的学习能力?不能光写我学了什么课程,有多少分,而要有尽量客观的东西,比如你写过什么、做过什么、获得了什么、关注过哪些东西,等等。善于事后总结反思,不给自己设限,不断认可自己的能力等等,都有助于发掘自己的闪光点。

王浩铸老师分享:我系学生应开拓眼界,不局限于事业单位,还要多关注其它行业。自身应不断努力、相信自己、端正好态度、提高学习能力。打铁仍需自身硬,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将自己所学的东西落到实处,脚踏实地,奋发进取,响应国家号召,关注国家政策,让自己成为创新性发展人才,我们终将战胜就业难题。

李铭建副主任则通过自身经历告诉在场的同学。对于一个工作,好奇心很重要,挖掘自己的能力需要好奇心,中文系学生有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内卷,不要害怕离开体制,要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有个好老板很重要,互相认可、互相进步,不要太过注重钱,要看有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

图6 李铭建副主任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经验

图7 陈飞翔、王浩铸老师分享经验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 | 黎钰莹

图 | 龚俊杰、吴雨桐、蒋丽敏

初审 | 黎钰莹

复审 | 高丰

终审 | 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