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学者讲坛 | 贺智利为中文系师生开讲“路遥精神及其文学意义”
发布日期:2023-11-24浏览量:次
2023年11月22日下午14:30-17:00,应我校邀请,陕西省省级教学名师、陕西省三秦人才、榆林学院文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贺智利教授于定静楼2-A302为我校中文系师生作“路遥精神及其文学意义”主题讲座。讲座由中文系主任宋俊华教授主持,党总支部书记程露、党总支副书记杨帮琰、吴良生、王宝琴、陈飞翔等老师及各年级学生代表近200人参加。
图1 参会老师与同学
讲座围绕贺智利教授讲解路遥精神及其文学意义以及榆林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招生宣讲展开。讲座开始前宋俊华主任向同学们介绍贺智利教授并简单地讲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孙少安与贺智利教授之间的联系。宋主任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读经典,思考如何树立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以及如何为之奋斗,并能通过此次讲座得到启发。
图2 宋俊华主任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贺智利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他所认识的路遥、路遥文学作品的思想魅力以及其文学创作有着怎样的文学意义。贺智利教授与同学们谈了几个问题,其中重点讲述了贺教授所了解认识的路遥和路遥精神及其人格魅力。贺智利教授,讲到他对路遥的最初认知是特别质朴、特别浅显的。他认为路遥对家乡、对陕北、对黄土地、对这块土地上所生活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充满挚爱。这种挚爱是刻苦铭心的,而这块土地曾经给路遥带来无尽的苦难。贺智利教授向同学们讲述儿时的路遥尽管在这土地经历了艰难困苦,但路遥没有抱怨,反而充满了感恩。贺智利教授讲到路遥正确理解了苦难,并且超越了苦难,把苦难变成其创作的不竭精神资源。
贺智利教授提到年轻时看路遥的电影《人生》使他对自己未来的人生产生了思考。贺教授通过自己与路遥的第一次见面,体会到路遥对自己的家乡、对黄土地的爱。他讲到路遥正是由于对土地、对人民、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以至于路遥的作品有着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图3 贺智利教授讲述路遥的政治抱负
接着贺智利教授通过路遥在读书时期的表现、文革时期及其作品,讲到路谣有着宏大的政治抱负、文学抱负和思想家的风范。路遥有着“存大气,成大器”的英雄主义情结。路遥的《人生》影响了教育界的改革,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走出大山。贺智利教授还通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及自身家庭兄弟姐妹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改变命运。时代提供契机,青年上进,则可改变命运。路遥通过文学走向政治,通过文学创作转回政治道路,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贺教授还通过路遥与柳青的形象与行为处事、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呕心沥血的经历及其在遭遇外界不看好时的表现,向我们展示了路遥朴实本色的人格魅力,挑战自卑的勇气,“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献身精神和他性格上的缺陷及魅力。
图4 贺智利教授讲解路遥精神的意义
随后,贺智利教授以路遥的《人生》为例,讲述了路遥作品的艺术魅力。即鲜活而又丰满的人物形象;为底层代言、为弱势群体代言、充满了感恩的力量;悠远深长的哲理意蕴;陕北文化精魂的熔铸。贺智利教授还总结了路遥精神的意义,即为底层人、农村人、坎坷路途中挣扎的青年人写作;催人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对美好而又温馨的感情的讴歌和礼赞;朴实而又富有诗意的风格。贺智利教授认为路遥精神没有过时,它将焕发出更璀璨夺目的光彩。
图5 现场互动环节
随着讲座进行,现场充斥着浓郁的学术氛围。2023级林诗琪同学提出了创作时如何进行个性化思考的问题。贺教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解开同学们心中的谜团。贺教授还为同学们演唱陕北民歌赢得满座喝彩。同学们此行除讲座内容外,还收获了不少书本外的知识,如路遥作品的个人特色;路遥作品的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接轨问题;陕北民歌在路遥作品中使用。
图6 贺智利教授进行宣讲
接着,贺智利教授进行了榆林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招生宣讲。贺智利教授从五个板块向同学们进行介绍:榆林学院的简介、文学院学科建设情况、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报考条件及考试科目、奖助政策,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报考。
图7 互赠图书
在讲座的最后,贺智利教授与宋俊华主任举行了互赠图书仪式,贺智利教授向我系赠送《黄土地的儿子——路遥论》《不平凡的世界》等路遥研究书籍一套,我系宋俊华主任向其回赠一套《广东物华录》。至此,本次“路遥精神及其文学意义”主题讲座圆满结束。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 | 陈伊琦
图 | 李晓莹 朱惠
初审 | 周子琳
复审 | 陈雨菲
终审 | 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