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学者讲坛 | 周建新教授畅谈数字时代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趋势
发布日期:2024-06-13浏览量:次
为了进一步加深中文系学生对数字时代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趋势的认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文系特邀请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创新中心主任、广东省文化产业专家周建新教授来校开展“数字时代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趋势”主题讲座。讲座于2024年6月12日下午15:00-17:00在定静楼2-D203开展,中文系主任宋俊华教授主持,吴良生、吴桂玲、欧阳丽雯、翁财辉等老师及各年级学生代表参加。
图1 参会老师与同学
讲座围绕周建新教授讲解数字时代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趋势展开。讲座开始前宋俊华主任向同学们介绍周建新教授。宋主任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讲座,知道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应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图2 宋俊华主任主持讲座
此次讲座,周建新教授围绕“文化产业出现的新变化”“数字时代下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形式与类别”“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讲座伊始,周建新教授为同学们重点讲解了文化产业。何谓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包括创意产业、文化休闲产业和版权产业等。周建新教授通过大卫·索斯比的文化产业同心圆体系,向同学们展示了文化产业的具体内容。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什么是文化产业,周建新教授从以下四点讲解文化产业:第一点,文化产业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第二点,文化产业是应对全球文化竞争与文化冲突、营造文化发展优势的战略选择;第三点,文化产业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抓手;第四点,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战略重要内涵。
图3 周建新教授讲大卫·索斯比的文化产业同心圆体系
在详细介绍完文化产业后,周建新教授为同学们讲述文化产业出现的新变化。他提到文化产业出现了五个新的变化。第一个新变化是跨界融合创新。文化产业与教育、金融等产业的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二个新变化是文化科技融合。这个变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呈现出来,分别是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密集出台、文化科技融合的领域和水平不断深化以及文化科技的产业融合走向全产业链。第三个新变化是文化消费不断升级。这个变化重点提到数字情感劳动与文化消费的耦合关系,即数字情感劳动是文化消费的动力;数字情感劳动是文化消费的过程;数字情感劳动是文化消费的结果。第四个新变化是文化出海成为对外文化传播新渠道。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发展。数字文化出海已经变成了领军企业的主动需求,并呈现出从资本出海向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和规则出海转变。第五个新变化是文化产业理论创新。周建新教授以深圳世界之窗为例,向同学们讲述了从文化积淀到文化流动再到文化创新这一过程。
图4 周建新教授讲文化产业
紧接着周建新教授讲述了数字时代下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形式与类别。文化产业新业态有两大形式,即数字技术融入传统文化业态;基于数字技术形成全新的文化产业业态。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有16个行业小类,其中涉及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主要有12种。这12种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分别是数字媒体产业、电子竞技产业、动漫及衍生品产业、数字营销产业、网络文学产业、虚拟现实产业、数字教育产业、数字出版产业、数字音乐产业、数字文旅产业、数字直播产业以及沉浸式产业。周建新教授具体讲解了数字出版产业、网络文学产业、动漫及衍生品产业、电子竞技产业、虚拟现实产业以及数字文旅产业这六个新业态。
图5 周建新教授讲场景化、沉浸式将进一步提升体验感
随后,周建新教授提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一是文化生产新范式:从“产销分离”向“产销合一”“人机协同创新”转换。二是文化用户新需求:从“关注内容”向“平台+内容”转换。三是文化消费新方式:从“在场在地”向“线上线下”转换。四是文化传播新途径:从“单向模糊”向“智能精准”转换。五是“影游音”深度融合,跨界联动趋势凸显。六是新文创新国潮如火如茶,彰显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七是场景化、沉浸式将进一步提升体验感。
图6 现场互动环节
随着讲座进行,现场充溢着浓郁的学术氛围。2021级王元江同学提出网络文化的侵权行为以及网络监视的问题。周教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解开同学们心中的谜团。
会议的最后,宋俊华主任为同学们作本次讲座总结。宋俊华主任提出,希望同学们在了解到文化产业后,通过网络写作等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至此,本次数字时代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趋势主题讲座圆满结束。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 | 陈伊琦
图 | 龚俊杰
初审 | 张汝君
复审 | 陈雨菲
终审 | 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