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主题教育 | “科研骨干”——陈小辉副教授专访
发布日期:2024-09-30浏览量:次
一、访谈背景
为了深入促进中文系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认识,以及更好的回答与解决中文系学生对本专业的困惑和未来职业的发展的问题,中文系记者站将对中文系老师进行采访活动。本次采访主要邀请到中文系陈小辉副教授进行专访,目的是回答中文系学生关于本专业的科研问题和相关专业知识,帮助年轻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实现共同进步。
二、访谈者简介
陈小辉,江西临川人,副教授,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2016年8月入职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现为文学教研室主任。
目前已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及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多项。同时,参编出版《宋代诗社研究》《参寥子诗集编年校注》《程坚甫诗存注释》《<全宋诗>重出考辨》等十余部著作,科研课题方向大多以诗词为主,被评为广州新华学院中文系“科研骨干”。
图1 陈小辉副教授
三、访谈内容
以下是中文系记者站记者尹舒凡对陈小辉副教授的专访。
Q1:老师您好,您从事教育行业多少年?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留在广州新华学院做一名中文系教师呢?
我从事教育行业十三四年了,同时在新华也有8年了,主要是因为中文系环境氛围还不错,加上领导们也比较支持我的工作。
Q2: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成长遇到的问题,那为了让中文系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大家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您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吗?那您作为中文系的科研骨干级别教师,依照您多年总结的经验,您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如何更好地学习文学这个专业?
大学老师带的班比较多,要让老师认识你记住你,最好是要积极主动,比如见到老师多打招呼,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这样老师就会关注到你。另外,你可以关注一下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和他进行交流,并建立起联系,甚至可以去参加他的课题项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要找到你热爱的方向并投身其中。你对文学没兴趣的话,就不可能学好这个专业。你要培养兴趣,比如你热爱诗词,你可以去找老师学习,或找朋友交流,或加入相关社团,这样你就会有进步,并热爱上这个专业。
图2 陈小辉副教授接受中文系小记者采访
Q3: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学习文学史是我们专业必须的一部分,但在学习文学史这方面也会产生一些疑惑,比如说理不清文学史时间线,觉得文学史内容太多太复杂、不好记,您当年在学习时是否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有没有一些自己总结下来的方法可以传授给学生呢?同时,老师您在我们学校对于诗词方面颇有研究,想问一下作为中文系学生如何去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诗词呢?能否提供一些建议与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文学史内容确实比较多,有些概念、名词解释确实很长很枯燥,不容易记住。但是,你不能死记硬背,你要弄清楚这些概念的内涵及来龙去脉,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不是那么难记了。
比如说要回答江西诗派的概念,你就要弄清楚江西诗派是怎么得名的,江西诗派师承的是谁,江西诗派的理论主张。这其中核心的问题是江西人黄庭坚,理解了这一点这个概念就很好记了。
学习和研究诗词方面我觉得还是要有兴趣,此外可以去和老师、同学、朋友交流。社会上有很多诗社,我们学校也有佩兰诗社,你可以加入各种社团,并找到志同道合朋友一起交流学习,你就会进步很快。我学习诗词,当时就是拜了一个老师并跟着他学习,然后也在网络论坛上与人交流。老师会交给你方法,朋友会和你切磋。慢慢地你就会进步了。
图3 陈小辉副教授在回答小记者提问
Q4:老师,您平时研究唐诗、宋诗比较多,您在这方面有什么收获可以分享给学生吗?同时我知道您现在带了一批学生在进行科研项目“《宋全诗》补正”,可以谈谈师生合作科研的经验吗?
关键是要选准一个研究方向,然后长期坚持深耕,你就会有成果,会有收获。我研究方向是《全宋诗》重出、《全宋诗》补正。这两三年的暑假我都带了八九个学生来做《全宋诗》补正课题,这四五年我带了四十来个学生做《全宋诗》补正的毕业论文,现在也非常欢迎有兴趣的学生能加入我这个课题,共同研究学习。
但这个项目还远未完成,是可以长期坚持做下去的,很有意义。这样的项目没有学生参与,是很难想象的,比如普查方志一项内容,一个人就几乎不可能完成。要敢于发动学生,不要怕他们做不好,犯错误,这是很正常的。我认为科研项目的基础工作都是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的。关键是要教他们,有错误就指出来,这样的话学生也会进步,也培养了兴趣。有很多学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都是一直跟我做《全宋诗》补正,这样的话,他们一方面获得了科研经验与兴趣,一方面完成了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我的这个项目也能慢慢的完成,这是非常好的局面。
Q5:在当今教育模式下,每个大学生都会遇到如何写论文的难题,请问您写论文的时候也会遇到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吗?您是如何解决的呢?可以提供一些经验与方法给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吗?
写论文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学会收集材料,当材料足够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写论文也不是很难的事情。收集材料的方法有很多,你要善于利用知网、万方数据库,还有读秀等这些网络上的资源。
Q6:您觉得科研和教学有什么关系?
教学与科研确实很难兼顾,专注教学,科研时间必然少,专注科研,教学也就忙不过来了。如果我们学校能像其他高校一样专门设立科研岗位及教学岗位可能会好一点。我的工作还是偏重科研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适当地介绍宣扬一下我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另外,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要有科研做为支撑的。
Q7:近几年,中文系新招聘了很多年轻教师,您能给他们分享一下经验吗?
确定科研方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这样才有动力,才能长久。科研选题我认为不能太小,要敢做大选题。年轻老师可以选择性地加入科研丰富的老师的课题组,获取经验,一起成长。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 | 郑汝芬、尹舒凡
图 | 莫伟皓
编辑 | 罗钰婷
初审 | 尹舒凡
终审 | 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