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迎新 | 中文系2023级专升本新生开学典礼暨专业介绍会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25-09-12浏览量:
分享到:


又是一年开学季,在这金秋时节,我系迎来2023级专升本130名新生。为使新生对本专业有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与认识,更好地适应本科的学习与生活,2025年9月11日19时,我系召开了“中国语言文学系2023级专升本开学典礼暨专业介绍会”。会议由我系党总支副书记杨帮琰主持,参会人员分别有中文系党政领导、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全体辅导员、新生班主任及2023级全体专升本新生。

1442A3

参会人员合影

A8B2B

杨帮琰副书记支持并介绍系领导、老师

大会伊始,杨帮琰副书记向新生介绍我系党政领导、师资力量及机构设置。随后,系主任宋俊华上台作开学典礼致辞,并介绍专业总体情况。他先向新生表达真挚的欢迎与问候,又以自身经历鼓励大家积极面对新起点,用温暖有力的话语抚平初入校园的小忐忑,让同学们感受到中文系独有的温柔与爱意。其中,宋主任对新生提出了几个思考:“什么是中文?”“为什么选择中文?”“学中文以后要做什么?”引导大家提前规划人生,树立远大理想,做顶天立地的大学生。他希望同学们认真读书、扎实打基础,把专业学习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不惧艰难险阻,敢于担当,奋斗不息。最后,他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不留遗憾,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宋俊华主任致辞

2022级学生王浩楠作为在校学生代表发言。他以“信仰、热爱、使命”三个关键词分享了自身的成长经验。“信仰”方面,他认为学生干部应以身作则并引领班级,鼓励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党员身份是责任而非标签;“热爱”方面,他认为写作需贴近生活、追求人性真善美。他建议同学多去图书馆,在书香中感受知识的力量,也肯定了中文系老师在专业上的指导与人生引导上的用心;“使命”方面,他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成为有理想、敢担当的追梦人。

在校代表王浩楠发言

除此之外,新生代表何泽锋也进行了发言。在他的话语中,他表达出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与忐忑,进入新华学院后因校园人文底蕴、学长学姐热情及老师嘱托打消顾虑,认为这里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讲阐述了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原因,强调其“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作用,以及对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意义。他最后表示,将以归零心态开启新的学习,参与各类活动提升能力,正视成长中的困难,并呼吁新生共同以“广州新华中文人”的身份,在专业领域深耕。

B4655

新生代表何泽锋发言

接下来,林玮副主任向新生讲述本科学生培养方案及学风建设。她指出,我系人才培养定位以“四职一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宗旨,强调“三头三文”训练(口头、笔头、指头;作文、古文、英文),培养服务地方的复合型、应用型中文人才,同时明确了道德素养、专业基础、社会实践能力等培养目标。林玮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能够珍惜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并学有所成。

BC640

林玮副主任发言

接下来,杨帮琰副书记从就业前景谈中文系学生的在校规划,聚焦中文系学生的升学、就业与能力提升,解答了“读中文能做什么”的问题。他介绍到我系就业方向以中小学语文教育为主,其次是地方文化服务、考研、行政秘书、新媒体编辑等。他特别提及17级、20级专升本学生就业表现突出,希望23级能延续优秀。他鼓励新生尽快确定职业发展定位,根据定位积极参加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志愿服务(如“三下乡”)、文化调查征稿等活动,丰富经历以提升就业竞争力。最后,他强调写作能力是中文系核心竞争力,勉励同学们夯实基础,练就专业本领,以饱满姿态奔赴新的人生道路。

AED01

杨帮琰副书记发言

紧接着,系主任助理吴良生老师上台发言。他认为,真正的自我是打开自己,而中文系学生接纳世界、观察世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田野调查。因此,他鼓励同学们主动走进田野,与人进行深度交流,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BD56C

系主任助理吴良生老师发言

BD56C

中文系教务秘书林寅巧老师发言

最后,中文系教务秘书林寅巧老师对教学工作及学籍管理相关规定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至此,2023级专升本新生开学典礼暨专业介绍会圆满落幕,开学典礼的掌声已落,专业探索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愿你们带着今日的期许,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在校园时光里向阳生长,奔赴满是可能的未来!


附:

尊敬的领导和老师、各位23级专升本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中文系22级汉语言文学F班班长王浩楠,是一名中共党员,同时也是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在校期间曾获得第四届丰湖杯全国大学生小小说大赛一等奖、广东省大学生小小说大赛一等奖等征文奖项,多篇诗歌和散文刊登于报纸和报刊上。今天,我想以三个关键词串联起我在广州新华学院的成长故事——信仰、热爱与使命。

一、信仰:作为班长兼团支书,我始终相信“服务”二字的分量。学生干部的职责不是发号施令,而是成为连接集体的纽带。当看到班级在集体荣誉中共同成长,我更加坚信:真正的引领力,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希望23级专升本各班的班干部们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以服务同学为己任,凝聚班级力量。我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而一名合格的党员,应该时刻铭记“先锋”二字的特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员的身份不是标签,而是融入血脉的责任感。

二、热爱:大家选择就读中文系,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是热爱文字的人。我的作品曾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项,这些荣誉背后,离不开深入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我曾走进街头巷尾,倾听普通人的故事;也曾伏案疾书,记录所见所闻。我始终坚信:写作和阅读的本质,是对人性真善美的永恒追寻。我希望同学们到图书馆去,到知识的海洋去,凭着对文学的热爱,提高自身文学能力。

中文系的领导和老师亲切和蔼,对同学们关心爱护,在教学工作上兢兢业业,同时拥有非常高的专业能力和文学素养,是我们值得尊敬的好老师。中文系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担当。

三、使命:以理想为炬,在奋斗中书写青春。在中文系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投身公益实践,要始终以青年人的热忱回应时代的召唤。我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两年时间里,积极参加学校的志愿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品格,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追梦人。

欢迎同学们来到广州新华学院这片育人的沃土,愿我们始终心怀热爱,以责任为舵、以热爱为帆、以信仰为灯塔,在属于我们的时代浪潮中,书写无愧于心的青春篇章!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新生何泽锋。非常荣幸能作为新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此刻,我和大家一样,心中满是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与忐忑——期待着新的知识、新的朋友,也忐忑着能否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挑战。但当我走进这所师承中山大学,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校园,看到学长学姐们热情的笑脸,听到老师们温暖的叮嘱,我突然明白:这里,就是我们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选择汉语言文学,是选择一场与“美”的双向奔赴。有人问我:“为什么选中文?现在学技术、学经济不是更‘实用’吗?”我想说,汉语言文学的“实用”,或许不在立竿见影的技能,而在“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它是《诗经》里“关关雎鸠”的纯真,是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风骨;它是文字背后的历史脉络,是语言深处的情感共鸣,更是我们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精神密码”。选择中文,就是选择用文字铺起属于我们各自的未来之路——这样的“路”,或许比我们走在任何的柏油路更加实在、踏实。

作为新生,我们带着“归零”的心态而来,更带着“生长”的渴望出发。升学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我们会在阅读当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在课堂上碰撞现代文学的火花,在图书馆的书海里探寻未知的世界;我们也会参加职业技能考核,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在实践中锻炼表达与思考能力,在志愿服务中传递人文关怀。但我知道,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因学习的繁重熬到深夜,会因一次演讲紧张到忘词,会在日常活动中与伙伴产生分歧。但这些“不顺利”,恰恰是我们成长的“试金石”:它让我们学会坚持,学会沟通,更学会在挫折中寻找突破的勇气。

最后,我想对所有前进的伙伴说:虽然我们来自不一样的院校,有着不同的乡音与目标,但此刻,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广州新华“中文人”。这个身份不仅是专业的标签,更是对未来的向往:它要求我们用文字传递温暖,用知识照亮他人,用人文情怀守护社会的精神家园。未来的两年,让我们一起以书为友,以笔为剑,在汉语言文学的天地里深耕细作,不负青春,不负热爱!

谢谢大家!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 | 蔡东凝

图 | 蔡翠婷、段漫鸿

编辑 | 吴婉儿

初审 | 郑汝芬

复审 | 尹舒凡

终审 | 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