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主题教育 | 2024学年校级优秀辅导员

发布日期:2025-09-26浏览量:
分享到:


许北祈老师专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落地见效,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我系特于9月份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月活动,其中将由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对科研骨干、青年教学骨干、学生工作骨干进行专访,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次采访主要邀请到中文系学生工作骨干、2024年度校级优秀辅导员许北祈老师进行专访,通过邀请优秀辅导员分享工作经验与心得,搭建师生沟通桥梁,促进师生之间更深的了解,实现共同进步。

访谈者简介

许北祈,女,广东省揭阳市人,中共党员,助教。2021年8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曾担任2018、2019级学生辅导员,现为中文系2022级ABCD班学生辅导员,兼中文系团委副书记、学生会秘书长、主持人人才库指导老师、篮球队指导老师、辩论队指导老师、院系奖助贷工作模块负责人。2024年3月起至今受聘为学校逸仙班全程导师。曾发表学术论文5篇;主持1项校级课题、参与2项省级课题及4项校级课题;担任4项国赛、1项校赛学科竞赛项目负责人;指导1项国家级、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个人省级以上奖项6项、校级奖项30多余项,2022-2024年度连续三次荣获学校“优秀辅导员”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许北祈老师

以下是中文系记者站小记者对许北祈老师的专访。

Q1:作为中文系的专职学生辅导员,您每天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A1:辅导员的工作涵盖学生思想引领、日常管理、成长服务、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多个方面。每天我会走进课堂、宿舍、学生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及时解决困难;同时也要处理诸多事务性工作,如奖助贷、安全稳定、家校沟通等。更要当“倾听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人际关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从事辅导员工作4年多以来,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各不相同,如何精准关注到每一个人,并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引导,都需要辅导员有较多的耐心和思考。

Q2: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您主要采取了哪些方法和途径?您觉得哪些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

A2:我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比如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社会实践、网络思政等方式,把道理讲实、讲活、讲亲切。我也会趁查寝、吃饭的碎片时间,跟学生像朋友似的聊时事、聊职业规划;还会请优秀学长学姐来交流真实经历。对我而言,“陪伴式引导”和“故事化表达”的效果尤为明显。我不喜欢单向灌输,而是和学生一起分享成长故事,在互动中传递价值观。因为真正能打动学生的,往往不是大道理,而是真实的情感和共同的经历,这样学生才能真的听进去、有共鸣。

Q3:在辅导员工作以及多项学生组织指导工作中,您取得了诸多亮眼的个人荣誉,请问您是如何平衡工作与荣誉之间的关系的?

A3:荣誉是认可,更是责任。我始终认为,荣誉属于学生,动力来自初心。指导学生组织、陪伴学生比赛、演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比如在我接手系学生会工作之后,我就和学生骨干一起思考,如何将我们系的特色在学生会“服务同学”的工作中体现出来,如何在繁杂的工作中获得进步等,在经过两年的打磨,我所指导的系学生会获得校级“优秀院(系)系学生会”的荣誉时,我觉得这份荣誉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当然,如果把荣誉看得太重,反而会失去与学生真诚互动的温度。所以,我更愿意把荣誉看作是一种激励,提醒我自己继续脚踏实地、用心用情地做好学生工作。

Q4:您同时担任主持人人才库、篮球队、辩论队等多个学生团体的指导老师,您如何看待这些学生团体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意义?

A4:这些平台是高校“第二课堂”的核心载体,是学生试错、成长、发光的重要舞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练兵场”。学生会像一个“微型社会”,让学生在策划活动、协调资源、服务同学中,提前锻炼组织管理、沟通协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持人人才库打磨的是表达与应变,篮球队锤炼的是团队协作与抗压能力,辩论队塑造的是逻辑思辨与同理心,它们共同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立体网络。更重要的是,在组织中,学生们会面对成功与失败、合作与分歧。一场比赛的失利、一次活动的失误,往往比一堂单纯的理论课更能教会他们什么是坚韧、担当和如何从挫折中站起。通过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斗,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责任、奉献和团队精神的含义。这种在实践碰撞中内化于心的品格教育,往往更为牢固和深刻。总而言之,这些学生组织共同构成了高校“三全育人”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它们让教育变得更完整、更生动、更温暖。

Q5:您如何看待共青团在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您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作用?

A5:共青团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纽带与重要阵地,关键在于“贴近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更善于用青年的话语体系、喜欢的方式去开展工作,比如通过新媒体平台、实践项目、朋辈教育等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我认为,共青团组织要更主动地走进学生中间,关键在“精准”与“融合”:一是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设计活动,如用vlog大赛讲红色故事;二是让团干部成为“身边榜样”,用同龄人的影响力带动更多学生,让思想政治教育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Q6:您如何看待学生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A6:学生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内容:第一,在价值引领方面,承担思政教育核心职责,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在成长服务方面,覆盖学业指导、心理健康、就业帮扶等全链条,为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在校园治理方面,通过组织活动、管理社团等,搭建学生实践平台,维护校园稳定与活力。总的来说,学生工作不直接传授知识,却塑造着学生的品格、视野和价值观。好的学生工作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成为有温度、有担当、有格局的人。

Q7:您对学生有什么样的期望和寄语?

A7:我希望他们永远保持好奇与善良,既敢于仰望星空,也学会脚踏实地。分享一句我自己很喜欢的话——“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希望大家不要吝啬努力,因为每一份付出都在悄悄改变未来。踏实地把“根”扎好,未来才能成长得更茂盛。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怕试错,考砸了、活动搞砸了都没事,青春总是需要在试错中成长的!愿你们能在大学找到热爱、结交挚友、认识自己,成为一个眼里有光、心里有火、脚下有路的人。我始终在这里,陪伴你们走过每一段青春旅程。

许北祈老师主持主题班会

校记者站中文系分站供稿

文 | 许北祈、邓奕婷

图 | 许北祈

编辑 | 罗钰婷

初审 | 赖琳莹

复审 | 尹舒凡

终审 | 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