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风采 | 青年勇担当,志愿传爱心:2019级E班余晓婷
发布日期:2023-03-24浏览量:次
图1
中国语言文学系 余晓婷
余晓婷,女,汉族,共青团员,广州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级学生,曾获广州新华学院第十四届“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硬笔组优秀奖”,2021——2022学年“自立自强优秀学生标兵”、2021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勤定能补拙
奋斗写青春
大学是认识广袤世界的跳板。如何站稳在这块跳板上,是每位大学生首先要理清的一件事。作为一名插班生,校园里的一切对于余晓婷同学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踏入广州新华学院之前,她已经在专科学校度过了几年大学时光并且毕业后顺利参加了工作;而陌生的是再次回到大学校园学习。经历过社会工作后,余晓婷同学清楚知道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在校园里的每一刻她都倍加珍惜,但她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效率远低于班上的同学。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她总是早早起床,第一个到达课室,坐在课室的前排。每个老师的课堂都让她收获颇丰。这是她从未接触过的思想旷野,是她踏进广州新华学院前没有接触过的世界。每个同学都和以往认识的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经历,她在同学们身上汲取了不少动力。
余晓婷同学深知,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开始,而知识的力量会让她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快,跑得更远。她知道,她没有其他的事情需要顾虑,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任务,那就是学习。为此,她制定了每周一计划,每月一总结。她曾说过,不跟别人比聪明,只比昨天的自己更进步一点就行!因为是插班生,所以落下的功课也不少。除了上课时间,她都会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和写作业,温故知新。在学习之余,她也十分注重培养自身多方位思考的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在课后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她为锻炼自身逻辑思维能力,选修了逻辑推理相关课程;她喜欢中国传统文化,选修了书法相关课程;她为未来教师职业奠定基础,选修小学语文教学法相关课程。
每天都是一个起点,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每天都有一点收获。
青年勇担当
志愿传爱心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新时代之脊梁。爱国和担当始终是中国有志青年的不变之魂。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于志存高远的中国青年来说,可谓是生逢其时。
余晓婷同学不仅在学习下功夫,还在思想上积极跟进。刚进入广州新华学院,她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先进素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扬长处,补足短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过党的培养和考察,在2021年度她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积极分子培训课程并顺利获得“入党积极分子结业证书”。
早在踏进校园的第一天,余晓婷同学就感受到学校无处不在的关怀。有门卫大叔二话不说帮忙扛起笨重的行李;有扫描校园码的阿姨热情呼唤往阴凉处等待;有志愿者用心指路答疑;还有朴实的老师骑着小单车给带路。这些都记在余晓婷同学的备忘录里。那时的她默默想着:校园生活真好,一定要好好珍惜校园生活,同时也要力所能及地传递温暖!在踏入校园的第二天,余晓婷同学便参加了校园志愿者活动。尽管她对校园并不熟悉,但在其他志愿者的帮助下,她很快地熟悉了具体线路和宿舍入住等事项。在忙碌的志愿活动中,她忘记了自己也只是刚来一天的新生!再后来的第二年的迎新生活动时,她已然是一名“老校友”了。
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力量;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图2 余晓婷志愿活动照
任重而道远
坚持勇创新
学习是余晓婷同学的重要任务,但在寒暑假放松的时节,她也不忘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家教和教育辅导机构小班教学,她都实践过。一方面,她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付诸以实践,检验自身理论知识,为今后的教师职业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这能够减轻她上学所需学杂费用的负担。在与小朋友的接触中,她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伟大,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有多大。一句有意或无意的话,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生的影响。因此,她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做学生的好榜样。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曲灵动的歌,所以她用灵动的方式教学。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掘孩子的发展潜能。
教师职业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的道路。余晓婷同学会继续努力,不断转变思维,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图文来源 | 2019级E班吴锦云
责任编辑 | 学术部陈思琪
初审 | 马炼烘、于沐玄
复审 | 许北祈
终审 | 杨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