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系初期,我系的兼职师资队伍主要由中山大学的离退休教授副教授组成,现将部分教师简介如下(按姓名拼音顺序):
顾荣佳 教授
主要在我系讲授《文学概论》、《美学》等课程。
[基本情况]
男。1939年12月生,山东省蓬莱县长山岛(今长岛县)人。
196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后留校,先后担任《辽大校报》主编、《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师资处处长等职。长期在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授课。
[主要著作、论文]
出版编辑学、文艺理论研究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如:
《披荆治林者的足迹》(合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出版;
《望海诗草》.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论编辑的文化功能》(第一作者).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论高校学报质量及质量管理》(第一作者). 辽宁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论崇高的审美特征——兼对朗吉弩斯、柏克、康德关于崇高的考察》(第一作者).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韩世华 教授
在我系讲授《影视剧作探讨》课程。
[基本情况]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理事。
1960年7月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文革后,曾参加全国高校电影课教师进修班学习。
学术涉猎广泛,主攻电影编剧理论,有多方面著述。
[主要著作、论文]
《影视剧作引论》(合著)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5年
《仪表美》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曲艺》(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0年
《峡诗品鉴》(大厂6开诗书画影集、第一译注) 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茶韵》(大16开诗书画集、合编)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9月
《电影情节的因果结构律》,《电影文学》 1989年9月
《电影情节的思考》,《中山大学学报》1989年1月
《论电影思维》, 《中山大学学报》1995年2月
《现代科技衍化下的电影和电影思维》, 《电影艺术》1995年10月
《好菜坞电影文化冲击下的大学影视教学改革》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年1月
《法国现代主义电影》,《南方周末》
《长镜头理论在中国》,《南方周末》
《电影的叙事性和戏剧性》,《南方周末》
《苏州弹词发展史概说》,《曲艺论丛》1981年
《弹词》(条目)载《申国大百科全书 戏曲、曲艺》卷1983
《(道遥游)论略》载《申山大学学报》4986
《茶诗论略》载《第六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选集》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
《论茶诗的渊源与发展》载《中山大学学报》2000/5
金钦俊 教授
在我系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新诗研究》等课程。
[基本情况]
男,广东汕头人,学术专长为中国现代文学。
1955年8月至1959年7月,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
1959年2月至今,任教中山大学中文系。
[开设课程]
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新诗研究;
硕士:新诗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名家研究。
[主要著作、论文]
《新诗三十年》(专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
《〈野草〉论辩》(论文),《新文学论丛》,1981年第4期;
《郭沫若历史小说初探》(论文),《文学评论丛刊》第6辑;1980年8月;
《人类情结及变奏》(论文),《世界潮人作家研究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新诗民族胎记的两个剖面》(论文),《中国现代文学与民族文化》(首都师大出版社),1994年3月。
刘芝芬 教授
主要在我系讲授《现代汉语》、《礼仪学》、《汉语修辞学》等课程。
[基本情况]
女,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文系教授。
[主要著作、论文]
个人专著:《言语交际学》
主编著作:《经济应用文写作》、《远距离教育研究》、《辽宁地区方言研究》等。
王剑丛 教授
在我系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港台文学研究》等课程。
[基本情况]
男,广东汕尾人。
196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曾任教研室主任。现为港台澳及海外华文文学学会理事,香港华通出版社编审, 广东作家协会会员、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
一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以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为研究方向,培养过多届研究生,多次出席在港台澳召开的文学、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开设课程]
本科:中国现代文学史、香港文学史、郭沫若研究
硕士:中国现代名家研究、香港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
[主要著作、论文]
《香港文学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
《20世纪香港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香港作家传略》,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中华新文学史》(上下卷),广东高教出版社,1998年
《台湾香港文学研究述论》,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
《香港精粹散文赏析》,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广州文化出版社,1988年
《中国现代文学自学手册》,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
《鲁迅杂文选读》,陕西人民出版社,1976年
《香港南迁作家创作论》,《中山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香港学院派作家创作的整体特色》,《学术研究》,1996年第8期
《论张爱玲的小说艺术》,《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1期
《学院派诗人的艺术风貌》,《评论与研究》,1995年第3期
《徐速的小说创作道路》,《当代港澳》,1993年第2期
《个性突出,自成风格》,《世界华文文学》,2000年第5期
[学术交流]
1998年4月参加在台湾高雄举行的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被任命为团长,率领由12位正副教授、博士生组成的学术代表团赴会。
吴国钦 教授
在我系主要讲授《中国戏剧史专题》课程。
[基本情况]
男,1938年8月出生,广东汕头人。博士生导师。
学术专长为中国戏曲史教学与研究。
1957年9月至1961年8月,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1961年9月至1965年7月,攻读中山大学中文系宋元明清文学专业研究生;1965年8月至今,任教中山大学中文系。
[开设课程]
本科生:宋元明清文学史、宋元文学史、中国戏曲史讲座
硕士研究生:中国戏曲史、戏曲文化概论
博士研究生:中国戏曲史
[主要著作与论文]
《中国戏曲史漫话》(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获省社科著作一等奖;
《西厢记艺术读》(专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获省社联三等奖;
《关汉卿全集校注》,广东高教出版社1988年出版,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三等奖;
《关汉卿全集校注》(修订本),台湾里仁书局1998年。
《瓦舍文化与戏剧形成》(论文),《学术研究》,1989年;
《关汉卿评传》(论文),《戏剧艺术资料》,1991年;
《论戏曲现代化》(论文),1993年;
《论汤显祖》(论文),《中华戏曲》,1993年。
叶春生 教授
在我系讲授《民间文学概论》课程。
[基本情况]
男,广西灵山人。博士生导师。
1959年至1964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1964年至1967年,于北京师大中文系攻读硕士;1968年至1978年,任广东信宜县委办公室主任;1978年至今,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
现为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
学术专长为民间文学、民俗文学。致力于岭南民俗及神秘文化研究。
[开设课程]
本科:写作、秘书学、民间文学
硕士: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
博士:民间文艺学流派、歌谣学
[主要著作、论文]
《简明民间文艺学》(专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
《岭南俗文学简史》(专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岭南民俗与旅游》,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年
《广府民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岭南民间文化》,广东高教出版社2000年
《论〈粤讴〉》(论文),《上海民间文学季刊》,1985年,获广东省鲁迅文艺二等奖;
《广东水神溯源》(论文),《学术研究》,1993年;
《广东民间迷信与走向》(论文),《民间文学论坛》,1993年。
《天籁同声唱客音》,《广东民俗》1996年第1-2期
《海峡彼岸的民俗老人》,《民俗研究》1997年2月
《神秘的高山族矮灵祭》,《广东民俗》1998年1月
《广府民俗源流及其特征》,《广东民俗》1998年3月
《比干后裔的乡邦巨著》,《华风》1998年4月
《现代口承文艺的超时空传播》,《民间文学论坛》1998年4月
《水上人家的风采》,《民间文化》1999年2月
《岭南民俗的嬗变与认同》,《岭南文史》1999年2月
《当代大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山大学学报》1999年2月
《葡京的风水》,《炎黄世界》1999年9月
《澳门的土生葡人》,《炎黄世界》1999年10月
《从盘古神话的演变看岭南民俗的融合》,《学术研究》2000年2月
《珠三角的自梳女》,《民间文化》2000年4月
《神秘游戏探秘》,《广东民俗》2000年2月
《新办民间节目的民俗底蕴》,《民族艺术》2000年8月
[学术交流]
曾出席在美国、德国召开的国际民间文化及其传播的研讨会,发表多篇论文,并到台湾、香港讲学多次。
曾扬华 教授
在我系讲授《红楼梦研究》课程。
[基本情况]
男,江西泰和人。
1955年9月至1959年7月,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
1959年9月至今,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
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
学术专长为中国古代文学。
[开设课程]
本科:先秦两汉文学史、明清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硕士生:中国小说史、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红楼梦研究
[主要著作]
《红楼梦引论》(专著),广东高教出版社,1988年5月;
《末世悲歌红楼梦》(专著),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朱婵清 副教授
在我院讲授《大学语文》公共课。
[基本情况]
女,1946年10月出生,广东惠来人。
1965年9月至1970年8月,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
1970年8月至1973年,中山大学职工;
1973年至今,任教中山大学中文系。
[开设课程]
本科:写作、大学语文。
[主要论文]
《一部反映人生真谛的力作》(论文),《中山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爱薇小说的艺术特色》(论文),《中山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半生戎马,半生翰墨——黄秋耘传》,《粤海文踪》,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海外华文文学史》(其中若干章节),鹭江出版社1999年;
《同心协力,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建功立业》,《期望超越》,花城出版社2000年。
[学术交流]
1996年5月赴香港参加“大专中国语文教学研讨会”,1999年8月赴澳门为“公务华员职工会写作证书课程第三期班”讲授“公文写作”。
张维耿 教授
在我系讲授《汉语修辞学》课程。
[基本情况]
男,1931年12月生,广东省梅县人。
中山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教授,1960年6月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近40年,主要担任本科现代汉语和汉语修辞学以及外国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
招收过现代汉语专业修辞学方向和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曾任中山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十多年。为一至三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二至四届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广东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出席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著作有《现代汉语修辞学》(与黎运汉合作,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6年版)、《汉语修辞学》(与李圣超合作,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华客文化》(与潘小洛合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客家话词典》(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篇。
其他正在或曾在我系任教、指导作文论文、讲学的教师(按姓氏拼音顺序):